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0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回族的婚姻习俗是一个特殊的现象;它既受到了伊斯兰教的影响,又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因此,回族的婚姻习俗在结婚、聘礼、婚礼的意识以及离婚再嫁和一夫一妻制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回汉之间的通婚,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并且一直严格遵循着双方必须是穆斯林的准则.  相似文献   
32.
李红燕 《文化学刊》2014,(6):112-116
通婚不仅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也是个人身份地位"进步"的阶梯。任璧莲的小说不仅反映了通婚的政治功能,还揭示了通婚所导致的社会性别身份错位和遗传基因的不确定性等问题,说明一代人的通婚并不能帮助华裔重构种族身份,表达了作家对华裔在当代美国的种族身份地位和政治诉求的理性审视与反思。  相似文献   
33.
契丹族建立的辽朝灭亡后,作为统治民族的契丹族并未消失,他们散落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和西域各地.1253年,忽必烈南征,有大量的契丹士兵加入军中,他们随军进入云南,落籍云南,主要分布于滇西地区,随着历史的变迁最终融合于各民族之中.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我国女性学与民族学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学科交叉,这使我国少数民族女性研究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在这种理论背景下,运用少数民族女性学的视角,探究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族际通婚的成因。在人神共居的贡山,居住着傈僳族、怒族、藏族、独龙族等少数民族,族群通婚很普遍。族际通婚现象的女性学研究至今仍然鲜有涉足,作为一个多族群长期混居的边疆民族地区,贡山族际通婚圈的成因是值得长期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35.
传达信息作为媒介最大的功能。科技的进步使得表达载体呈现多样化的趋势,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社交方式,也对人们催生社交欲望产生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不管是曾经火爆全国的QQ空间,还是如今正在流行的微博、抖音,在人们解决各自的社交需求时都不同程度的起到了作用。集文字、图像、音乐、故事为一体的短视频,作为当下视频领域新的呈现方式,逐渐成为受年轻人欢迎的新潮流。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视角出发,对近几年来哈萨克族族际通婚在Vlog短视频、抖音短视频上的呈现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36.
改革开放给中国农村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只是经济、文化的,也有各族群价值取向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本文主要记述分析了青海省南门峡地区在通婚圈扩大和族际通婚这一历史沿革中亲属称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相似文献   
37.
传统拉祜族社会与当时主流社会在婚姻家庭方面有着不同的制度安排.拉祜族在婚姻缔结程序、离婚程序、婚姻禁忌、通婚以及财产继承等方面,都有一套本民族所特有的且必须遵循的习惯法规范.  相似文献   
38.
信息传播是20世纪以来新闻界关注并研究的重点。美国传播学者斯蒂文·小约翰说:“传播是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交织在一起的,对人类活动的任何研究必然会触及它……传播是无处不在的。”(《传播理论》P3中国社科出版社1999年12月第一版)狭义的信息传播当然是以通信技术发展为前提,斯蒂文·小约翰还说:“它主要是由伴随着工业化、大企业和全球政治而来的诸如无线电、电视、电话、卫星和计算机网络等传播技术的兴起而产生的。”但是,  相似文献   
39.
对影响优生的几个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几种主要优生方法.  相似文献   
40.
族际通婚是最能直接反映两个民族之间交往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历史上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关系紧张,屯堡人基本上是族群内婚。从1980年开始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开始出现联姻的现象并呈日益增多的趋势,但通婚总量并不高。本文通过分析社区、族群特征及个人特征对族际通婚的影响,认为现代化进程中屯堡人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是保持着良性的互动的,义务教育的普及、族际通婚态度的转变等因素是1980年以来族际通婚比率上升的原因;而民族间存在的文化边界、历史遗留的族群偏见及族群分层现象的存在是制约族际通婚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