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82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7716篇
科学研究   223篇
各国文化   47篇
体育   74篇
综合类   383篇
文化理论   30篇
信息传播   237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28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6篇
  2018年   67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61篇
  2015年   294篇
  2014年   570篇
  2013年   531篇
  2012年   543篇
  2011年   731篇
  2010年   704篇
  2009年   635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558篇
  2006年   443篇
  2005年   355篇
  2004年   311篇
  2003年   361篇
  2002年   274篇
  2001年   223篇
  2000年   178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意象”与“意境”是中国画经常使用的两个概念。两者常常混用,也往往重叠,以至于被误解为同义词,误以为是一个概念的两种表示。之所以产生误解,缘于两者中都有一个“意”字,也缘于“象”与“境”在词义上有某种相通、相似之处。其实,“意象”与“意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正确解读“意象”与“意境”,对正确认识中国画的特征,对中国画的创作、欣赏及理论研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22.
通感是现代汉语中一种非常巧妙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创作和生活中,通感都被大量的应用。通感是指人们在表达过程中利用不同的内容进行修辞,并在其中加入隐喻以及概念的成分。通感将不同的感觉联系起来,使两种互不相关的感觉融合相通,并相互感受,以此加强对感觉的描写,使其可以更深层次地进行表达。通感在现代汉语的表达中有力地强化了对感觉的认知,使人可以从一种较为简单的感觉中突破局限性,体会到另一种更加奇妙的感觉。  相似文献   
23.
金晨晨 《视听》2018,(11):78-79
《光荣的愤怒》与《烈日灼心》是两部风格迥异的影片,但其中姓名意象的巧妙运用有异曲同工之妙。姓名意象一方面推动情节发展、刻画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凝结着多层叙事意义,彰显创作主旨。《烈日灼心》中的"尾巴"意象糅合着父爱、赎罪双重寓意。《光荣的愤怒》中的熊姓意象既暗喻着熊家兄弟的凶残与贪婪,又是阶级斗争的象征符号。  相似文献   
24.
唐宋诗词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它的对外传播既是中国文化走出国门的重要组成,更大程度上也是丰富世界诗歌殿堂的重要艺术形式。唐诗的英译就承载了这一使命,唐诗本身博大精深的文学范式,增加了翻译的难度,对译者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译者的跨文化视野可以更好地呈现唐诗的意境。  相似文献   
25.
灾难新闻属于突发事件新闻中的重要类型,在我国的新闻实践中,主流媒体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经常使用意象和比兴等文学写作手法。新闻文本实质上是文字符号的排列组合,本文以人民日报对鲁甸地震的报道为例,从符号学的角度对我国主流媒体灾难报道中的文学手法进行分析,探讨语言符号的象征性所指与新闻客观性要求的本质关系。  相似文献   
26.
功能翻译理论是一种现代的翻译学理论,从交际角度出发,结合功能主义翻译分析方法,在关注文本功能的同时将语言功能与翻译相结合。本文通过对苏轼名篇——《水调歌头·中秋》的两个英译本的对比,在功能翻译理论的指导下,分析如何翻译词中的意象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其在原语文化中所传达的意境。  相似文献   
27.
秀峰是庐山的重要景区,钟灵毓秀,文人墨客们留下了诸多石刻碑文,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诗景。诗歌具有召唤性,而能经过时间的淘选而流传下来的秀峰诗景,其召唤性更有独特性:与秀峰实景相应,主要体现在语义建构层、意象意境层、思想感情层以及修辞方法的运用方面。既利于游客们对诗文的欣赏,又吸引着他们寻幽探胜。这对于景区的建设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8.
陈惠英 《福建教育》2023,(22):54-55
幼儿意象美术是以幼儿为中心,通过幼儿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感知和理解,捕捉事物的特征,借助富有创意的美术创作方法,创造“视觉语言”的一种美术表征形式。文章从幼儿意象美术的创作理念、创作内容、创作指导策略等方面展开研究,以期构建新型的幼儿美术教育观念,形成系统的支持幼儿自主创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29.
在河与岸的对立下,《河岸》记述了一对父子荒诞苦难的人生,揭示了动荡历史背景下亲人间的猜忌、厌恶和疏远等人性的阴暗。沿用了意象循环的方式,力图挖掘历史给人带来的创伤和嘲弄,剖析了历史的延续性,把剥离了所有社会关系后的人生赤裸裸地暴露出来。  相似文献   
30.
《再别康桥》是徐志摩经典之作,写于1928年,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康桥康河的无限挂念,对昔日美好生活的无限神往。吟诵全诗,怎一个"美"字了得!语文教师可以试着从节奏、韵律、结构、意象和意境几方面对这首诗进行解读,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领会志摩和母校风轻云淡的约会,领会志摩和母校青烟微波似的款款深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