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17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18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930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83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105篇
  2005年   119篇
  2004年   109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56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通讯员园地     
《军事记者》2006,(11):68-68
武警8674部队鼓励报道员写好网络新闻本刊讯谈海永、仵明报道:武警8674部队在提高基层业余新闻报道骨干报纸新闻写作能力的同时,利用近日该部三级局域网建设开通这一时机,对基层新闻报道骨干进行了网络新闻写作知识培训,收到了良好效果。去年,这个部队在所有建制连队连通局域网,达到“网络到班、信息到兵”的要求,使网络成为官兵学习、训练、交流的新平台,并在官兵中掀起了网络新闻报道写作的热潮。针对基层业余报道骨干中普遍存在的网络新闻写作理论知识掌握少、写作能力弱等问题,采取专题授课、作业讲评、体会交流等方法,组织基层40名业余…  相似文献   
42.
写作灵感,是写作过程中的一种“心理跳跃”或顿悟,它是通讯员“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的结果,是通讯员写作构思过程中进发出来的思维火花。正是靠这些“火花”并最终形成燎原之势,才能成就我们的整篇稿件。  相似文献   
43.
本刊开辟的“编辑手记”专栏,通过通讯员寄到编辑部的原稿、见报稿和编辑的体会,让通讯员了解编辑的思路和要求,了解“毛坯”是怎样“脱胎换骨”变成见报稿的;领悟如何选择新闻素材,如何从原材料中去伪存真、去粗取精,挖掘新闻,如何选择生动的新闻表现手法,进而提高新闻的采写水平。  相似文献   
44.
有些通讯员队伍的稿件,尽管写得立意深刻、结构严谨、文笔也相当流畅,但如果仔细一看,则美中不足——不是这个地方有错别字,就是那个标点用得不正确,等等。这些同志或许会认为,稿子有点小缺点无关大碍,编辑会斧正的。这种把“文病”甩给编辑的做法,是要不得的。一些通讯员之所以会有上述的想法和做法,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没有与编辑将心比心。编者们每天的工作量本来就很大,通讯员们如果把“文病”甩给他们,势必会给编者们增添更大的工作量。编辑一旦没注意漏下了你文中的小毛病,就会影响稿件质量和宣传效果。二是有些通讯员还没有理解“好…  相似文献   
45.
对于初学写作者,最大的困惑莫过于不知写什么,或者说不知如何获得新闻线索。这里,仅就新闻线索的获取途径谈几点参考性意见。根据媒体的宣传计划组织稿件采写。有的媒体经常向记者和通讯员通报最近一个阶段的宣传计划,这就为你“写什么”提供了采写的范围和重点;现在,经常公布自己宣传计划的媒体不多了,那就需要通过自己阅读或收听、收看媒体的报道或节目,了解该媒体的宣传动向和需求,从而确定自己的选题方向。一个不了解媒体宣传动向的通讯员是不会为媒体提供适销对路的产品的。根据本单位的工作中心寻找报道线索。新闻报道是现实的反映,当…  相似文献   
46.
无稽 《中国档案》2006,(3):61-62
云是在读完干部中专班后,在不知所以的情况下被以组织的名义分配到档案馆工作的。之前,云是作为“童工”被化肥厂录用的,当时的云,实际只有14岁。化肥厂解散后云被安排到县政府当所谓的通讯员,每天比较固定的工作就是打扫卫生,打开水。接电话,通知有关人员参加会议,开会结束后又得打扫卫生,其他杂事还有送报刊,收发文件,看守大门等。每天干这么多的事,  相似文献   
47.
报纸的版面编排工作,是整个报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记者深入采访写出消息,通讯员把稿件寄到报社,编辑则根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当前形势的要求,对稿件进行细致处理后,表现在版面上。  相似文献   
48.
一些记或通讯员常常为发现不了新闻线索而苦恼,感到没有东西可写。其实,只要掌握了好的发现方法,处处留心,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新闻事实往往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49.
韦毓璋 《新闻窗》2006,(3):76-76
我开始当通讯员的时候,认为只要会写,稿子就可以见报,所以想到什么就写什么,看到什么就写什么,三天两头跑邮局给报社电台寄稿子,可是一年没有几篇被采用。后来通过总结经验教训才明白,新闻稿不是坐在室内就可以写得好的。  相似文献   
50.
刘湘如 《新闻世界》2004,(10):16-18
距今约七十年前,贫瘠的苏北大地上有一块最贫瘠的土地,叫涟水。这里到处是龟裂的土地,不长庄稼的河滩,方圆百里住户全都是低矮的茅草棚,最“繁华”的地方就是一个尘土飞扬的乡村小集镇——涟水镇。每到月初月中,衣衫褴褛的农民们就肩挑手提,把一些破破烂烂拿来这儿交易。其中有个推独轮车的。他连遮身的衣服也没有,每回赶集只能光着赤膊推着那辆吱呀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