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3807篇
科学研究   95篇
各国文化   48篇
体育   92篇
综合类   87篇
文化理论   23篇
信息传播   52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6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215篇
  2014年   458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294篇
  2011年   452篇
  2010年   479篇
  2009年   332篇
  2008年   356篇
  2007年   287篇
  2006年   225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14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31.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6,(34):86-86
《中国人本色》《摇摇欲坠的哭墙》《上学记》《徐志摩的元配夫人张幼仪》《电影+2005》  相似文献   
32.
杨亚雷 《中国广播》2006,(8):I0002-I0002
1946年9月1日,邯郸新华广播电台在河北邯郸涉县开始了第一次播音,在节目中播送了中共中央声明,晋冀鲁豫中央局的号召,民主建国军高树勋总司令在起义前发出的反内战通电等内容,邯郸新华广播电台作为晋冀鲁豫解放区的电台,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中,通过红色电波,发挥了瓦解敌军,鼓舞我区军民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33.
杨亚雷 《河北广播》2006,(6):102-102,89
过去我们广播与听众交流的方式主要是信件往来,这项工作称之为通联。听众在收听完广播节目后通过书信的将收听的意见、建议反馈给电台,主持人收到信件后在节目中予以回复。1994年1月,邯郸人民广播电台开通了直播节目,采用主持人和直播节目方式,通过“热线电话”实现了听众直接参与,变你播我听的被动式为互动交流的主动性。近两年,邯郸电台又引进先进技术,新上了热线电话一号通、短信平台并借助互联网论坛,全力打造广播电台即时互动平台,实现了与听众的多渠道实时交流,为进一步提高节目质量吸引听众参与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34.
孙伟  周丽婷 《河北广播》2006,(C00):89-90
记得上中学的时候,听老师们谈到一件有关记者采访的事,说是在邯郸市,有一位农民朋友遭遇一件不平事,他先后找了好多部门、历经了几年时间也没有个结果,后来,《邯郸日报》有一位记者针对这件事进行了深入采访,先后几次跑到农民家里做详细调查,跑多个相关政府部门了解政策反映情况,并最终在报纸上作出公开报道,时间不长,事情得以顺利解决,一个不负责任的领导干部还因此被罢了官。当时只觉得,这记者真让人钦佩,他所在的报纸真有权威。  相似文献   
35.
<考工记>是春秋末年齐国人编纂的我国第一部有关手工业技术规范的汇编.它上承我国古代奴隶社会青铜文化之遗绪,下开封建时代手工业技术之先河,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的奠基之作;不仅在我国科学技术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是我国档案事业史上科技档案编纂之先例.科学史学家钱宝琮先生曾经精辟地指出,"研究吾国技术史,应该上抓<考工记>,下抓<天工开物>";英国著名科学史学家李约瑟博士在其辉煌巨著<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视<考工记>为"研究中国古代技术史最重要的文献".  相似文献   
36.
朱德庸新的漫画集子《什么事都在发生》.以机智幽默的四格漫画见长,在方寸之间挥洒自如,让人“马上看,马上笑”。然而他却在热度直线上升之时,跳脱以往的四格疆野,开拓全新的创作手法一这就是他开拓性的第一部作品,也是他认为自己“在人生转折当口,突然迫切想要创造的一部”。按朱先生的说法.这整整一周都忙于接触“窗子外”那  相似文献   
37.
清人笔记随录(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序 笔记的特点,内容为“杂”,形式为“散”。故历代著录多入杂家与小说家。《隋志》入《风俗通义》于杂家,入《世说新语》于小说家。《宋志》入宋祁《笔录》(《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四著录《笔记》三卷,即此书)于杂家,入释文莹《湘山野  相似文献   
38.
肖二 《中国档案》2004,(8):51-51
有人说老三毛活得忘了自己岁数。他却说,是啊,若要活个年轻,最好是和年轻人抬杠,练体力也练心力。抬杠要有对手,糟克勃就是他的最佳搭档。  相似文献   
39.
迟钝的中国     
丁韪良是一个需要重新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他曾声名显赫——当过同文馆的总教习,也做过京师大学堂的首任总教习,对近代中国历史有过不可磨灭的影响。他的英文回忆录《花甲忆记》初版于1896年。英文版里并没有“一个美国传教士眼中的晚清帝国”这样的副标题,尽管他1850年到中国  相似文献   
40.
上网记(3)     
肖二 《中国档案》2004,(4):50-50
老三毛学电脑的时代,电脑还不像今天这样普及,尚属高级奢侈品,当年那台286电脑,还是封闭在玻璃隔断里的。当第二台电脑进入打字室的时候,老三毛心痒痒了,自此成了打字室的常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