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教育   62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5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4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王璐凡 《兰台世界》2014,(1):153-154
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人们对于郑卫之声都有不同的评价.本文介绍了郑卫之声的内涵,梳理了人们对郑卫之声的不同评价,从郑国的社会现实的视角对郑卫之声的生成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2.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范文谰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英军舰29只,火轮船2只进攻定海,总兵葛云飞、郑国鸿、王锡朋率守兵5000人血战六昼夜,力竭战死,定海再陷。中英开战以来,定海抵抗最力,英军受创不小,把鼓浪屿的军队都调来增援。”  相似文献   
63.
马克思主义既是真理体系又是价值体系,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对坚持、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四川省省级学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郑国玺教授撰写的《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研究》(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一书,是其多年潜心从事这方面教学和研究的成果,主要有三个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64.
在我国古代,见诸文字的自我批评的典型是春秋时期秦国的国君秦穆公。由于称霸心切,秦穆公派孟明视、西乞木和白乙丙三位将领率大军偷偷越过晋国攻打郑国。蹇叔、百里奚苦谏而不能止。结果,不但郑国没能打下来,回师途中还在一个叫崤山的地方中了晋国的埋伏,几乎全军覆没。  相似文献   
65.
蹇叔哭师     
【原文】子日:"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译文】孔子说:"遗憾啊!我没有见过能看到自己的过失而自我反省的人。"  相似文献   
66.
郑人买履     
从前,有个郑国人,他想到集市去买双鞋。于是,他在家用尺子量了量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记了下来。可是,他急急忙忙地出门,却把尺码落在家里了。他来到集市上,在鞋摊前选好了一双鞋,想拿尺码对照一下这双鞋的大小合适不合适,这才发现自己忘带尺码了。  相似文献   
67.
子产治郑     
子产是春秋后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他在出任郑国卿士、执政期间,镜意改革,择能任贤,广开言路,积极开展外交活动,使弱小的郑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走上稳定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8.
我国春秋末期郑国著名政治家以过人的胆识和勇气 ,将以法治国的思想付诸实际行动 ,他以改革的远见卓识 ,在治国实践上 ,把君王、国民、权力三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慎言、勤政、护民的执政者形象 ,他运用法律手段治理国家 ,较好地顺应了当时形势 ,为郑国的复兴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9.
周平王元年(公元前770年),郑武公将郑国东迁虢、郐间的初都京城;周平王二十八年(公元前743年),郑庄公将郑都迁至郐地新城;周惠王六年(公元前761年),郑文公定都新郑,郑国共三次迁都。郑国最后一位国君郑康公,于二十一年(公元前375年),被韩国所灭。周显王遵循“灭国不灭祀”的历史惯例,封其子宙公之子据公于嚣山之阳,称践土君,守祭武公寝陵。此处被称为“郑王之墟”。这里便成为中国最大、最早,流传时间最长的郑氏祖茔。  相似文献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