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1篇
教育   173篇
科学研究   7篇
体育   4篇
综合类   8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以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三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教学设计为例,展现了“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等学科核心素养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培养过程.通过以数字化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活动来构建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建立宏微观念、认识物质变化、建构认知模型、感受学科价值,全面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62.
正在中学实验教学中,酚酞遇碱变红成为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师生也会遇到酚酞显红后褪色的现象,这一异常现象常被人们认为是试剂变质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容易被忽视。虽然曾经有教师探讨了酚酞遇碱褪色的原因,但是大多处于定性和经验的水平上,很少有定量的研究和分析。究竟哪些因素导致酚酞变红后褪色呢?酚酞遇碱显色应在什么条件下比较适宜呢?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一线教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笔者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63.
正"活动单导学",是指以"活动单"为媒介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有三个核心概念:一是"活动",这是"活动单导学"的主线,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核心内容。二是"活动单",这是呈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活动方案等教学要素的平台,是"导学"的主要手段。三是"导学",就是教师通过创设情境、点拨启迪、评价提升等手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包括导趣、导思和导行等。  相似文献   
64.
探究,不仅有实验探究,而且有思维探究.笔者通过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逐渐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并通过讨论、实验、演绎、归纳等方式完成"盐类的水解"教学设计.教学策略:实验探究、思维探究、小组讨论;学案导学、学境激学(设置层层递进的问题)、实验促学、媒体助学.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境→设计实验方案→实验探究活动→理论升华→回归实践".  相似文献   
65.
问题探究是以问题为载体,以探究为手段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交流合作来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结合高中化学的课堂实践,浅谈"问题探究"在课堂教学上的应用.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维教学中,学生没有对信息加以注意,信息就不可能引入大脑产生思考.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离子键"时,给学生展示NaCl晶体样品.  相似文献   
66.
正一、在分散系判断中的应用溶液、胶体和浊液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借助数轴可以直观地表达。如图1所示:二、在溶液酸碱性及pH判断中的应用在25℃的水溶液中,pH7,溶液呈酸性,pH越小,溶液的酸性越强;pH=7,溶液呈中性;pH7,溶液呈碱性,pH越大,溶液的碱性越强。强酸与强碱溶液在加水稀释的过程中,稀释强酸pH增大,稀释强碱pH减小,但最大的限度是接近于7。这些知识用数轴可准确、清晰、直观地描述出来,这样有助于我们理解掌握。如图2所示:三、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应用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只具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只具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既可能表现氧化性,也可能表现还原性。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同种元素的相邻价态之间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同种元素不同价态若能发生氧化还图1图2  相似文献   
67.
微量吸附量热法是当代精确测量吸附热的可靠方法,它能从能量角度来研究气相分子在催化剂表面上的行为,为探索催化剂的反应性能及机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69.
一、长期以来,在中学甚至大学的化学实验课程中,最常使用判别盐类水溶液酸碱性的方法是:1.由组成的盐来判别,即是粗略地、一般性地界定,凡是强酸强碱组成的盐,其水溶液呈中性;凡是强酸弱碱组成的盐,其水溶液呈酸性;凡是弱酸强碱组成的盐,其水溶液呈碱性。2.通过使用某些化学试剂进行判别。实践证明,上述的两种方法,只能对一般性盐类水溶液作出定性分析,而对如何准确判定一些特殊盐(弱酸弱碱组成的盐,酸式盐,多元酸或多元碱组成的盐)水溶液的酸碱性,特别是定量分析其酸碱度则无能为力。为此,笔者曾对盐类水溶液酸碱性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并总结…  相似文献   
70.
了解溶液的pH对人类健康、工农业生产及环境保护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回眸2007年中考,pH知识备受命题者青睐,考点主要集中在:一、pH含义,二、pH应用,三、pH测定,四、pH图像。抓住上述考点进行学习,对200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