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2篇
  免费   1篇
教育   234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8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刑事政策是执政党基于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维持秩序之目的而采取的同犯罪作斗争的准则,我国根据社会治安的实际情况与同犯罪作斗争的现实需要,制定出“从重从快”的严打政策,开展“严打”斗争,一定要依照刑事法律的规定进行,既要做到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又要完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严打”政策,以达到刑罚的目的。  相似文献   
52.
遂后补救行为是指在犯罪既遂后,行为人主动避免紧迫性危险结果或者减轻可逆性实害结果的行为。遂后补救行为应具备回溯性、时效性、主动性和多样性几个条件,补救行为与犯罪中止具有相似性。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承认行为人的遂后补救行为,有助于充分实现刑法的保护和保障机能,立法对此应作出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53.
罪刑法定原则可以说是刑事法的王牌原则,也是现代刑事法治的基石;在对罪刑法定原则的历史沿革进行简要阐述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罪刑法定原则的内涵,可归纳为依法定罪量刑、以刑事法律为依据、禁止类推、刑法不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以及法条具有明确性等五个方面,从而全面而透彻地解读罪刑法定原则。  相似文献   
54.
55.
量刑基准点之确定基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量刑基准点确定基准理论中,中线论很受司法实践的欢迎,但是它缺乏立法与实践基础;分格论和危害行为论在理论上陷入循环论证的怪圈;重心论在理论上自相矛盾.应以实现对犯罪等价报应的刑罚量作为量刑基准点,量刑基准点确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刑罚报应正义;在此基准点上量刑情节的适用主要体现了刑罚功利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56.
定罪与量刑的关系模式是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理论上的争点与实践中的难点。探寻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定罪与量刑关系模式,对推动我国量刑程序改革的深入进行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对于被告人认罪案件,各界普遍认为应适用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目前专家学者们的分歧在于对被告人不认罪的案件应适用相对独立的量刑程序还是独立的量刑程序。各地方法院量刑程序改革试点的实践证明,对于被告人不认罪案件的审理,独立的量刑程序更具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57.
量刑辩论"改革的提出,是寻找公诉权、辩护权与裁量权连接点的有益探索,公诉人在案件公开审理时发表量刑建议,而辩方则可以对这个建议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就被告人如何量刑量刑的具体幅度展开辩论,这实际是对法庭辩论的细化,为法官量刑提供一个参考,有利于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实现量刑均衡的作用。因此,为深化与完善"量刑辩论"改革,建议适当限制量刑辩论的案件范围、强化裁判文书对量刑部分的说理、明确量刑建议的内容。  相似文献   
58.
检察机关量刑建议是公诉权的必然内涵之一,这一内在属性决定了其存在的必然性,但现实中诸如观念、制度等成为量刑建议制度发展的桎梏。只有在现行的法律框架下探析量刑建议制度存在的合理依据,才能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寻求突破、稳步推进,为量刑建议制度的最终确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9.
罚金量刑是否符合正义要求,受社会观念和法律规定的双重影响。在罚金量刑上,中英法院都避免“以罚代刑”观念;在量刑原则上,我国注重普遍平等,英国注重罚金刑个别平等;在罚金数额计算上,我国主要以犯罪对象为依据,英国在确定适用罚金等级后,需要查明犯罪人财产状况。尽管对罚金量刑的正义内涵理解不同,但我国在罚金量刑正义的制度保障方面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60.
备受瞩目的"邓玉娇案"审结,法院判定邓玉娇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但属于防卫过当,且邓玉娇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又有自首情节,所以对其免予处罚.但是邓玉娇被免于刑事责任的判决宣告后,仍有很多人对该判决结果提出了异议.我们从刑法的相关规定和法理就该案的刑罚做以梳理与解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