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2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12篇
教育   20554篇
科学研究   781篇
各国文化   70篇
体育   733篇
综合类   522篇
文化理论   91篇
信息传播   1002篇
  2024年   56篇
  2023年   218篇
  2022年   250篇
  2021年   258篇
  2020年   312篇
  2019年   315篇
  2018年   159篇
  2017年   324篇
  2016年   462篇
  2015年   920篇
  2014年   2274篇
  2013年   1639篇
  2012年   1745篇
  2011年   2061篇
  2010年   1898篇
  2009年   1655篇
  2008年   1901篇
  2007年   1454篇
  2006年   1108篇
  2005年   895篇
  2004年   777篇
  2003年   730篇
  2002年   649篇
  2001年   541篇
  2000年   455篇
  1999年   177篇
  1998年   117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71篇
  1995年   64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37篇
  1992年   38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武术与传统美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武术作为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项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不仅具有运动特征,而且还具有美学特征。其在演练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韵"味以及"神和意",使人们不仅能品味醇厚的武术文化,而且能在刀光剑影中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62.
一、积极向学生渗透数学审美教育 数学美就是凝结在数字和图形中的匀称性、比例性、和谐性、鲜明性、新颖性等,而且还包括在数学问题的解答中的一种心灵优越,以及充实的内心体验的充分满足。数学美是一种科学美,它不同于艺术美的华丽的装饰,而是具有隐蔽性,具有至高无上的美,可以“纯净到崇高的地步,能够达到严格的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地(罗素语)”。  相似文献   
63.
64.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阅读与鉴赏”站在“立人”的高度,从关注学生个体出发,重视阅读中的个性化体验和感悟,重视审美体验和情感态度。凸显这些理念固然重要,而寻找落实理念的途径更为关键。在长期的阅读与鉴赏教学中,我作过一些有益的尝试,积累过一些行之有效的经验。下面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角度谈三点体悟。  相似文献   
65.
美呈现于形式和内容的统一体中。但脱离开社会、历史背景,而单纯在物体形状上寻找美,那是很片面的。美应该是内在的而不是表达现象。抛开内容而孤立地在形式上寻找抽象美,只会给艺术创作带来不利影响。同时也得不到大众的认可。  相似文献   
66.
人类最珍贵的是这样一些经典,它们虽然足特定时代、特定地域的产物,却以其涵盖面的广阔性、思每的深邃性,而具有了一种永恒的超越性:它们所思考的是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普遍性问题,是各时代人类所始终关心的问题。它们讨论这些不朽的主题,  相似文献   
67.
好的文章,如同美的音乐,能于字里行间跳动出和谐的音符,透出一股铿锵有力的声韵。这神韵味,就是文章的声韵美──?  相似文献   
68.
《槐花几时开》是一首非常出名的四川宜宾民歌,其歌词朴实、凝练,旋律优美,词、曲结合完美,感情含蓄真切,唱起来非常动听感人,已成为很多歌唱家的保留曲目。在美学方面,这也是一部值得挖掘的作品。它蕴涵了多种形式和形态的美,同时也包容了很雾美学思想。如何挖掘这一短小作品美的内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试从七个方面、两种形态入手,同时结合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来剖析该歌曲所蕴涵的艺术形象的美。  相似文献   
69.
结合课文学习,加强小学生听说训练中的美育,对提高运用语言能力十分重要:阅读课文联系实际,表现自然美;走进课本,仔细观察,展现结构美;理解课文,展开想象,创造形象美。  相似文献   
70.
以“味”论诗是中国传统诗学中最富民族特色的重要方法。在诗味论的发展过程中,不少诗论家以其卓越的理论创见为定诗学方法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使诗味论不断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钟嵘提出的“滋味”说从创作论、鉴赏论和批语论角度对诗味论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