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0篇
教育   19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65篇
信息传播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钟旭洲 《收藏》2010,(3):118-119
南宋高宗赵构绍兴年间(1131~1162年)铸有“绍兴元、通宝”两种钱币,且有铜、铁质之分。在铜质行用钱中,“绍兴元宝”有小平、折二、折三,其钱文旋读,书体篆、真成对,制作颇为精整。“绍兴通宝”亦分小平、折二、折三,钱文直读,书体则皆为真书。另外,谱录中又有“绍兴通宝”瘦金体旋读折五、折十型试样大钱存世。  相似文献   
82.
袁华惠 《收藏界》2010,(6):95-96
多年前,笔者集得一套光绪开炉吉语钱,一套十品,一品一语,隶书直读,背文均为篆书"宝泉"二字,系京局所铸。外径27.3毫米,厚1.7毫米,重6.5克,枚间数据略有差异。包浆灰黑色,为了搞清材质,我磨去了一钱的一段边道包浆,其色泽和硬度类似白银,但由于未经科学检测,所以未能确认其材质。最近,我从赵立仁等三先生所编著的《中国金银古钱币》一书中,  相似文献   
83.
黄正明 《收藏界》2010,(9):76-76
不久前,我集到一枚"第一重四两"秦权钱,对照1940年丁福保编的《历代古钱图说》相关说明和拓图,钱币大小、钱文风骨完全相同。丁氏定为秦初权钱,珍贵无定价。以前我看到有报刊杂志对此类钱币的报道,仅对"第五重四两"、"第九重四两"、"第十七重四两"有报道,  相似文献   
84.
古币三品     
天雨 《收藏界》2011,(1):72-73
独具神韵的"应历通宝" "应历通宝"系辽穆宗耶律应历年间(951-968年)所铸。钱文粗糙,制式为小平,现存世仅有数枚。"应历通宝"四字楷、隶相杂,文字朴茂,单点"通",其中"历"字省略厂部的左笔,借用内穿右廓,与"天禄通宝"的书法特征如出一辙,明显见辽钱风韵。此钱多出自辽东地区,今所见五枚"应历通宝"钱拓本,面文大小各异,说明并非出自同一版式。此种辽钱十分罕见,诚如戴志强先生所言:"‘应历通宝’、‘宝宁通宝’也都是大珍之品,存世者寥若晨星,无需赘言。"  相似文献   
85.
戎畋松 《收藏》2014,(1):73-75
宋代铸钱在中国货币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除个别年号外,每逢改元必铸新钱成为定制。其钱文在称谓上主要有元宝、通宝、重宝之分;币值上则有小平、折二、折三、折五、折十几等;材质上又有铜、铁、金、银、铅、夹锡之区别;而最为辉煌的就是钱文上的书法艺术,有篆、隶、真、行、草数种。宋代铸钱无论是在规模数量、货币制度、工艺水准以及书...  相似文献   
86.
吴越 《班主任》2013,(3):21-22
我班有个“钱教授” 新接班第一节语文课,在一张张富有朝气的面孔中,我发现有个男生的脸型、鼻子,尤其眉毛,酷似著名学者钱文忠。特别巧合的是,这个学生与钱文忠同姓,名字叫鹏飞。我有意识地给他提供了一次发言的机会,他的回答语言流畅,但是对问题的理解不够深刻。我问学生:“大家看钱鹏飞长得像谁?”  相似文献   
87.
田德林 《收藏》2007,(8):139-139
北宋熙宁小平钱有所谓“广熙”和“狭熙”板,其区别在于“熙”字下部四点的变化,有三点、四点和五点之分,简称为“三点熙”“四点熙”和“五点熙”。经对上七仔细比较,发现这些钱不仅是简单的“点”数不同,而且在钱文上还有一些微小差异。  相似文献   
88.
贾晖  刘伟 《收藏》2013,(5):98-99
2013年春,华夏古泉网新人藏一枚"庆历直十"大钱,系前谱未载之物,亦未见任何著录和报道。观其形制,当为北宋仁宗时期所铸,但其钱文特殊,为有宋一代铸钱所未见。  相似文献   
89.
王舒乙 《收藏》2012,(11):84-84
数年前,笔者在下乡收旧货的贩子收来的一堆银首饰杂件中,发现了一枚奇特的银质方孔圆钱。该币直径24.3毫米,正面钱文为“乾隆通宝”,背面饰有八卦纹,钱体小巧精致,端庄秀美,地章分布着手工打制工艺留下的精细的珍珠地颗粒。  相似文献   
90.
北宋徽宗朝,精湛考究的钱币铸造工艺和独创一格的书体形式得到空前的发展。徽宗精妙的钱文设计,唯美的书法艺术,将中国钱币文化推向了巅峰。徽宗之瘦金“御书钱”,于方寸间把书法艺术的态势和神韵发挥到极致,使钱币斐然生色,格调高雅!他独具匠心的书法风格创新出楷书书体中新的风貌,其具“铁划银勾”之美誉的“瘦金体”所表现出的卓有建树的书法艺术在宋代书坛独领风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