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教育   71篇
科学研究   6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21.
高中化学有很多实验具有危险性,如NaO2与H2O反应、Na与H2O反应、H2与Cl2的爆炸实验、Cu与浓H2SO4(HNO3)反应、铝热反应实验、乙烯的制取、苯酚的取用、乙酸乙酯的制取等.笔者从事化学教学多年,经常带领学生做化学实验,为防止发生危险事故,经常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安全教育,增强他们对于仪器、药品的了解,并确保安全操作.  相似文献   
22.
正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是中学化学的基础实验,通过实验可以验证或推断金属钠的性质。中学教材对该实验进行了几次修改,它们都各有特点,但也都有局限。笔者介绍的是用生活中的矿泉水瓶进行的组合实验,集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具有简易、直观、安全、趣味等特点。一、实验原理2Na+2H2O=2NaOH+H2↑。二、实验用品350 mL的矿泉水瓶两只(软塑料瓶a、软塑料瓶b)、铁架台(带铁夹)、双孔橡皮塞(两个)、止水夹(K1、  相似文献   
23.
教学目标 1.认识杠杆尺、钩码、铁架台等实验器材,认知平衡; 2.探究杠杆尺平衡的条件,能利用已探究出的知识解决相应问题; 3.意识到爱护仪器、保持探究事物的兴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4.
用打点计时器分析重锤作自由落体运动的困难在于,学生在课堂上往往花费大量时间处理数据,从而使教师无法完成教学任务。为此,笔者应用Excel软件分析纸带,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受到师生好评。一、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也可用火花打点计时器)、重锤、纸带、铁架台、交流电源。二、操作方法1.将实验器材按图1所示连接,打出一条纸带。注意:可用夹子夹住纸带,以保证重锤初速度为零时  相似文献   
25.
"轮轴的秘密"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节的内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会遇到一些问题,如何克服困难达到教学目的呢?笔者就该实验的设计与教学提出如下参考意见。一、"轮轴的秘密"教学设计需要考虑的几个问题1.教学的深度问题。轮轴这一内容,不仅在小学科学教材中出现,而且在初中物理教材中也出现,但两个学段因学生认识能力不同,教学内容与教学深度是有区别的。小学阶段只要求学生初步认识轮轴:  相似文献   
26.
一、问题的提出题目.一支大试管装有10.6 g Na2CO3,往该试管中加入50 mL 2 mol/L的稀盐酸,能生成标况下的CO2多少升?笔者组织学生发表对该题的看法。【生1】能生成标况下的二氧化碳1.12 L。【生2】不能产生二氧化碳。【生3】不会计算。请赞成第一种说法的学生代表上台分析讲解。【生1】依题意知,碳酸钠与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化学方程式,把碳酸钠与盐酸的数据代入化学方程式,判断出反应物碳酸钠过量,以量  相似文献   
27.
1原实验存在问题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人教版)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1《金刚石、石墨和和C60》中【实验6-2】木炭还原氧化铜采用如下方法(如图1所示):把刚烘干的木炭粉末和氧化铜粉末混合均匀,小心地铺放进试管,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装有通入澄清石灰水的导管,用酒精灯(可加网罩以使火焰集中并提高温度,最好  相似文献   
28.
铜与稀硝酸的反应实验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演示实验。该实验装置复杂、耗时过长、污染环境。为适应课堂实验演示,对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省时、环保、简单。铜与稀硝酸的反应是高中化学中的重要反应,是讨论硝酸性质的重要特征反应之一。该反应实验中产生的一氧化氮气体(无色)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二氧化氮气体(红棕色),以致该实验按常规方法操作难以达到理想的实验演示效果。为了解决此问题,虽已有许多同行设计了不少改进方  相似文献   
29.
1实验仪器及用品 硬质试管、铁架台、试剂瓶、酒精灯、网罩、三通管、药匙、镊子、导管、胶皮管、橡皮塞、磁铁、弹簧夹、塑料饮料瓶三个(1瓶一氧化碳、1瓶除氧空气、1瓶水)、氧化铁、石灰水、稀盐酸、火柴  相似文献   
30.
正在中学实验教学中,酚酞遇碱变红成为检验溶液酸碱性的常用方法。在教学中,师生也会遇到酚酞显红后褪色的现象,这一异常现象常被人们认为是试剂变质或操作不当造成的,因此容易被忽视。虽然曾经有教师探讨了酚酞遇碱褪色的原因,但是大多处于定性和经验的水平上,很少有定量的研究和分析。究竟哪些因素导致酚酞变红后褪色呢?酚酞遇碱显色应在什么条件下比较适宜呢?这些问题依然困扰着一线教师。为了解答这些问题,笔者从定量的角度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