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4篇
  免费   1篇
教育   558篇
科学研究   24篇
各国文化   23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12篇
信息传播   9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76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闽南传统舞蹈如"彩婆舞""拍胸舞"、"火鼎公婆"等,通常运用传统的道具来呈现舞蹈表演的特征性;而《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的舞蹈围绕剧情通过现代技法的演绎(即现代表现手法),使得传统舞蹈以崭新的诗化式结构呈现到观众面前。这种传统舞蹈引用现代技法如多场景设置、空间调度、话剧式引入、巧用动作元素等方式,在《沉沉厝里情·良辰锦时》中有较好的体现,既保留了传统舞蹈的风格特征又展示了现代闽南人的精神(敢拼会赢,诙谐淡然),受到了广大观众的认可。本文围绕着这些方面进行归纳,为将来这种创作方式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3.
本文以惠东的方言土音──“咸水腔”作为探讨惠东文化的切入点,论证昼民的语言特点融入当地闽南方言是“咸水腔”的成因。  相似文献   
94.
闽南儿童戏剧作为一种非常优秀的传统文化,曾经在闽南地区受到了人们的追捧。但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淡化的现象。因此,为了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民族优秀文化,可以尝试着将闽南儿童戏剧融入小学语文校本课程中。通过对孩子的引导与鼓励,让其可以深切地感受到民间艺术魅力,并树立起更强的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95.
新课改背景下的体育教学,假期作业一直处于边缘化境地,导致学生的身体素质持续下降。教师可以从富有闽南乡土气息的童玩入手,借助课堂将童玩文化融入体育假期作业之中,减轻学生文化课的作业负担,培养学生愿锻炼、乐锻炼、勤锻炼的良好习惯,并在活动中引导学生领悟闽南童玩的独特魅力,提高学生对闽南童玩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96.
闽南童谣有着独特的地方特色和丰富的乡土文化气息,具有很好的文化教育效果。如果将闽南童谣融入小学音乐课中,可以让小学生更多地了解民间音乐,能激发小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将闽南童谣与小学音乐教育相结合,是进一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手段,同时让小学生初步认识闽南的乡土气息以及闽南童谣的特别韵味。  相似文献   
97.
随着新课程背景下美术教育的不断改革,教师也要改变传统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以学生的美术成绩为主,而是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审美思维、鉴赏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尽量提高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进而提升其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结合美术教学现状,就初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作简要分析并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98.
吴忠棋 《新教师》2022,(3):88-89
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在考察、设计、实验、探究等一系列活动中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生活,增强实践能力.因此,因地制宜,开发综合实践校本课程资源,是综合实践课程改革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9.
民俗艺术文化是一个国家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号,闽南非遗民俗舞蹈是闽南民俗艺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当下其面临传承和创新问题,将闽南非遗民俗舞蹈引入高校通识教育可以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缓解闽南非遗民俗舞蹈面临的困境。确定课程开发模式,设定课程开发目标,精选课程开发内容,设计教学策略,让学生在课程学习中认知、体验传统民俗文化的美,最终达成育人目的。同时,也为闽南非遗民俗舞蹈的传承创新扩大群众基础和人才储备。  相似文献   
100.
林南中 《收藏》2010,(2):138-138
在闽南侨乡,至今仍可见到一种标铸SARAWAK(沙捞越)地名的早期硬币。 鸦片战争后,闽南一带许多百姓被拐骗到南洋当苦力。当时厦门就有“大德记卖人行”“和记洋行”等从事贩卖契约华工的生意,其中一部分人到了沙捞越。华工艰辛创业,有的在当地定居了下来,于是在华侨当中就产生了来往于南洋和国内的“水客”,他们把华侨辛苦赚来的血汗钱带回国内,并把内地“新客”带出国门,投奔海外。这也是至今闽南一带遗存许多海外“番钱”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