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0篇
教育   80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65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太原战役开始后,阎锡山可谓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亲自制定颁布保卫太原的"十二条行动纲领"和"十二种方向",指导编写碉堡战法,要以所谓强大火力的火海压制共产党的"人海战术".太原防御体系所有的碉堡位置,阎锡山均要一一过目,亲自研究决定,旧式射口目标太大,他亲自同工人研究了一种隐蔽性较好的圆球射口.  相似文献   
12.
《档案与社会》2010,(2):F0003-F0003
1936年1月3日,乌兰察布盟四子部落(今乌兰察布盟四子王旗)札萨克潘弟恭札布就职蒙区剿匪司令典礼仪式隆重举行,傅作义奉阎锡山之命监督,绥远省政府民政厅厅长袁庆曾、教育厅厅长闫伟和在绥王公林沁僧格、荣祥及监委巴文峻等多人参加仪式。潘王用蒙语宣誓,傅作义等先后致辞。蒙区剿匪司令部设绥远省省会归绥。  相似文献   
13.
1893年11月27日,续范亭出生于晋北崞县(今原平市)西社村。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续范亭的族兄、辛亥先驱续桐溪,为了培养革命骨干,在宏道镇创办川路学堂,联络各地豪杰,酝酿举事。川路学堂以同盟会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山西出现了日俘“残留”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有其深刻的渊源.整个抗日战争期间,阎锡山是唯一没有离开固有“地盘”的军阀,但在抗战中,龟缩在吉县一带的晋军面临诸多的困难,财政拮据、交通不便.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但收效甚微.此时的共产党却在山西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八路军力量不断壮大,敌后抗日根据地蓬勃发展.这一切使阎锡山感到极度的恐慌,也促成了阎锡山同日军的合作.抗战期间,阎日双方即有多次接触,达成了一系列协议,但大都停留在了书面阶段.日本投降后,面对共军在山西的咄咄态势,阎锡山“寄存武力于中国”的想法同以城野宏为代表的日军高层不谋而合.双方很快达成协议,三万余名日俘“残留”在了山西,成为阎锡山“剿共”的力量.  相似文献   
15.
内长城防御作战失败后,阎锡山集中兵力组织忻口战役以保卫太原,一度允许国民党中央军及其他地方军队入晋参战,并积极推行国共合作。在忻口战役中,阎锡山积极抗战,并团结共产党及国民党中央军等一致对外,其对战役进行了有效的指挥,战绩显著。在阎锡山等将领指挥下,忻口战役历时23天,成为抗战初期华北地区抵抗最坚决的战役之一,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在这场战役当中阎锡山发挥了主导作用。但阎锡山作为地方军阀代表,注重个人得失,缺乏全局观念,最终战役失利。  相似文献   
16.
正他参加过辛亥革命,参加过二次北伐。1928年6月,时任晋军参谋长的他率部进入北京,兼任平津卫戍总司令部参谋长,代阎锡山行总司令职权坐镇平津。同年7月,发生了震惊中外的孙殿英东陵盗宝案,他奉命查办,他从追查销赃渠道入手,成功缉捕了孙部师长谭温江等人,使案情基本明了。9月,他又奉军组织军事法院,会审东陵盗案……  相似文献   
17.
一、中原大战与"客军"入晋 二次北伐后,南京政府以裁兵为先导削弱地方势力,以期统一全国军政,加强中央集权.此举引起阎、冯、桂等地方派系的强烈不满,山西也自此开始对南京政府保持相当的谨慎.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易帜,系指1927年6月3日以阎锡山为首的晋系军事集团,公开宣布遵守三民主义,在山西地区降下原来北京政府时代的五色国旗,改悬南京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国旗的政治转向事件.山西易帜从过程来看,包括准备易帜、形式易帜及晋奉之战三个阶段.作为晋系集团对南京、武汉、北京三个中央政府对晋工作反应的最终结果,山西易帜在客观上孤立了武汉政府,打击了北京政府,对南京政府的"二次北伐",及其此后形式上的统一都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阎锡山从小深受中国传统化之影响。在其早期的政治主张中融入了很深的儒学思想。比如他的“民治”、“民本”等观念的提出,以及他的“今欲求国家之治平,则无他法,抵从遵守圣人之道,则治平可望”的思想,深深植根于中国传统的儒学化中。  相似文献   
20.
抗战时期,阎锡山采取战时的经济政策、政治措施,组织战时军工生产,进行战时宣传鼓动,大力发展教事业,对抗战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