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0篇
教育   66篇
科学研究   5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BATAC跳汰机除杂系统的改进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满足国内外煤炭用户对煤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唐口煤业公司对混入煤流系统的杂物进行了分类,并制定了杂物二次分离的方案,通过对BATAC跳汰机除杂系统的改进,提高了除杂效率,减轻了人工劳动强度,满足了用户期望。  相似文献   
52.
一、设计背景进入中考复习阶段,教师会选择一些必考知识点或题型进行专项复习及训练.比如,物质的除杂等.从中考命题对"物质的除杂"考查形式来看,主要是以选择题题型出现,但由于涉及到的知识点多,知识面广,因此还是有一定的难度.要能快速准确地从选项中选出正确答案,首先要备足功课,熟悉物质间的相互反应及相互转化,还要能判断出相应的操作方法,方能游  相似文献   
53.
初中化学中有一类“除杂题”,是让学生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某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除去,获得相对纯净的物质。“除杂题”要求学生注意以下几点:除杂的过程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所选择的试剂一般只与杂质反应,而不与被提纯的物质反应;反应的产物容易分离,操作简单易行;在除杂质过程中,被提纯的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应该复原为原物质,即不增(杂)不减(主)。下面,试列举几种除杂的方法。  相似文献   
54.
一、应用头脑风暴模式,开展"氯气"一轮复习的尝试2011年11月9日,长郡中学喻建军老师应长沙市教育局、市教科院邀请,到宁乡二中送课下乡,就"氯气"开展一轮复习。期间,我借助锦囊实施分层教学、激起学生头脑风暴的尝试,受到与会老师的一致好评。长沙市二十一中刘光明老师现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将喻老师  相似文献   
55.
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的杂质分离出去,从而得到一种较为纯净的物质,这在化学中叫做物质的提纯或除杂。  相似文献   
56.
一、物质除杂的原则 混合物中,一般把量少的物质称为杂质.混合物的提纯,就是除去混合物中少量的杂质.不论选择什么方法,必须满足下列条件:①除去原杂质,不得引入新杂质;②一般所选试剂只与杂质反应,  相似文献   
57.
有机物除杂题是近年高考失分较多的题型.反映了人们在物质除杂中,往往重视无机物的除杂而忽视有机物的除杂.有机物的除杂并不完全同于无机物的除杂,因为有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反应有它固有的特点.比如,大多数有机反应难趋于完成,一些有机物熔沸点相近等等.下面就有机物提纯中常见的错误操作进行分析.(括号中物质为杂质)  相似文献   
58.
一、硅元素概况硅族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ⅣA族,与碳、锗、锡、铅等元素组成碳族.最外层电子数4个,硅主要化合价为+4价,不存在+2价,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硅单质虽然是非金属,但却貌似金属(为灰黑色固体),具有半导体性质.二、硅及其化合物的特性1.碳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有+2、+4,而硅通常为+4价,不存在+2价.2.非金属单质一般为非导体,但硅却为典型的半导体.  相似文献   
59.
徐晓敏 《快乐阅读》2011,(26):120-121
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教学受学生欢迎,且效果明显,但有时事与愿违,教学成效与实际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课堂教学无效现象或低效现象是一些教师的心头之痛,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更是迫在眉睫,因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本文旨在让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即"为什么",这样才能有助于能力的形成。  相似文献   
60.
初三化学的知识点多且又分散,再加上学生的化学基础和理解能力均有限,所以碰到物质除杂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感到无从下手。笔者在几年的教学当中,针对初中化学的基本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总结了一些物质除杂题的基本解题思路。一、物理除杂法1.过滤: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和液体(或可溶的固体物质)分开的一种方法。例:将Na2CO3中的杂质CaCO3除去(应先溶解,再过滤,最后蒸发)。2.蒸发:将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固体溶质从溶液中分离出来的常用方法。3.结晶(又称冷却热饱和溶液法):当两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一种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