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中国古代两大语体(文言和白话)短篇小说呈平行互补的双轨运转格局,二者之间的双向渗透主要表现为简明叙事与敷演叙事的对口交流、诗笔叙事与意象叙事的相互借鉴、雅语叙事与口语叙事的彼此参用等三个方面.这种双向渗透使得二者在取长补短中提高了各自的叙事功能.  相似文献   
62.
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都市文化语境下,以林语堂为中心的《论语》《人间世》和《宇宙风》等散文刊物,一方面积极顺应读者文学消费的需求,使散文作品具有浓郁的市民趣味,另一方面又竭力用文人情致来提升市民趣味,力求达到雅俗融合,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取向。林氏刊物在散文创作上寻找雅俗平衡的努力,为中国现代散文建设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3.
《红楼梦》小说有多个题名,它们在《凡例》中出现的顺序与在第一回交代其由来时的顺序略有不同。《凡例》中的顺序暗含作者攻守回环的太极笔法,且各题名有着文白雅俗的风格差异,暗藏了褒贬态度。在各题名的关系中,作者以“红楼梦”总括全题,以“金陵十二钗”指涉真事,以“悼红轩”关合“红楼梦”和“金陵十二钗”,且以“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一事透露了隐于文本背后的创作本事。  相似文献   
64.
元杂剧作为一代之文学值得我们去深刻探析,其作品的雅俗共赏性是值得我们探究的一大亮点。元代文人在雅俗文化交错融合的影响下创作了元杂剧,又因元杂剧中人物形象的雅俗叠加性推动了雅俗文学的进一步融合。特定时代的特定文学使得我们从作品和社会文化两方面来看其雅俗复合现象。  相似文献   
65.
正史或道学先生都指责明中叶以后“乱子套”,其实正是化繁荣、传播兴盛的表现,尽管没有崭新的传播工具和机能的出现,但还是有了新现象,在雅化圈子、俗化圈子都有了可喜的交叉,从而嫁接出一些新品种,两大化的交叉“感染”更是硕果骄人。  相似文献   
66.
姚鼐与袁枚的诗学论争是嘉道之际诗坛的重要事件.二人虽有不错的交情,但诗学观却有着较大的分歧.姚鼐代表的桐城诗学以理学为根基,提倡人品与诗品的统一;袁枚则反感理学,艳情是其性灵诗学的主要内容.袁枚提倡性灵,对俚俗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姚鼐主张人品的纯正,自然要求诗歌语言及情感格调高雅,对俗体诗表现出强烈的厌恶之情.性灵诗学注重天赋,轻视后天的努力,反对模拟;桐城诗学虽不忽视天赋,但更看重人工,主张由模拟求变化.姚鼐在与袁枚的诗学论争中,凸显了桐城诗学的特色,桐城诗派由此成长为嘉道以后诗坛的一股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67.
章太炎对桐城派的评价表现出了“真”与“俗”的两面性。“真”是章太炎以文人等级、文体等级的眼光打量桐城派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这一般是批评性的;而“俗”则是他便俗致用,以文之雅俗观为理论基础,提倡学习桐城文,来应对当时文坛上兴起的盲目学习、摹仿报章文体和小说浪潮而引起文体失范时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这一般是赞许性的。  相似文献   
68.
刘勰雅俗论的美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艺美学发展史上,刘勰是将雅与俗作为审美范畴,并从理论上进行全面论述的重要人物。他在《文心雕龙》中着重推崇尚雅崇雅的审美观念,从雅俗比较和变化中看待文学审美现象,标举“圣文之雅丽”,强调文艺创作必须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指出文艺创作主体应注重品德修养,必须“儒雅”与“文雅”,提倡“括乎雅俗之际”,隆雅轻俗,并且具体论述一系列雅俗审美命题,如“典雅”、“温雅”、“和雅”,常常“振叶以寻根,观澜以索源”,把《诗经》中来自民间、化俗为雅的诗作的审美经验作为论述的基础。  相似文献   
69.
北宋初期,词虽继承花间一路,但词坛尚雅是主流.到了元祐词坛,这种情况在很大程度上被突破:被词人不耻的俗词进入词中,改变了初期词坛尚雅的审美情趣,表现为以俗为雅、化俗为雅和雅俗兼融三个方面.正因为元祐词人的努力,使得词坛上雅、俗对立的审美情趣渐渐融合,体现出通达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70.
"文学化过程"是民间艺术样式提升层次的必由之路。在这一过程中,应考虑的主要问题是欣赏主体因素,"文学化过程"要把握民间艺术样式的旨趣和沉淀。倡雅的同时不应该忘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