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4篇
科学研究   3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论宋代绘画发达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绘画之发达与这一朝代进入近世有根本的关系。文人由科举而参政,士大夫弘道、重德的时代性格,使人文精神贯注于文艺创作,文人画的兴盛成为绘画进入文学化的近代期之标志。随着画院制的建立和完善,传统的宫廷绘画得到了体制的保证,达到了创作的兴盛,提高到新的水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城市的发展,使绘画有了新的需求,创作趋向商品化、平民化、通俗化。画工画与文人画、画院画一起,形成总体性的雅俗结合态势,使宋代绘画达到鼎盛。  相似文献   
92.
《红楼梦》中的王熙凤是《金瓶梅》中潘金莲形象的继承和发展,两者有着对金钱的强烈欲望、自私自利、聪明漂亮、能言善辩而又阴险恶毒的相似之处,但由于时代的不同及作者的艺术修养及审美趣味等的不同,从而使她们在为人处世、情趣、格调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别。  相似文献   
93.
设计是社会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它在文化的参与和制约下展开和完成体现当时文化的风貌。视觉传达作为当今先锋设计应更多的从华夏文化中寻找创意元素,并运用基于中国文化底蕴的设计语言研发出新的设计。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整体意识和谐观、吉祥观、雅俗观等等,反映了一种真善美的行为和意识,对现代视觉传达艺术设计有着极大的启示作用。将视觉传达设计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相结合,其本身就是一种设计理念的扩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94.
华歆 《钓鱼》2004,(1):48-48
钓鱼是一个人的快感,所以姜尚钓渭水用无饵直钩、离水三尺,钓不到鱼也快活。若钓鱼是几个人的快感,有个把滥竽充数不会钓的,嘻嘻哈哈的也能添一番热闹,所以钓鱼无雅俗,官能钓,民能钓,富能钓,贫能钓,就是冤家仇人,在钓鱼的时候也变得亲近了。  相似文献   
95.
文学的雅俗问题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对象。相关的研究往往因为忽略了雅与俗之间相对性的基本特征而使问题变得扑朔迷离、千头万绪。雅与俗自产生之初就存在着相对性的特点,并且包含着一定的阶级性文化意味,这为雅俗现象的丰富性内涵提供了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96.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流行音乐越来越被大众所接收和认可,重点探讨当前音乐界存在的"雅俗"问题,应该以包容及发展的眼光来看待这种文化现象,不能只推崇精品文化,视流行音乐为不入流。能充分表达大众感情,传递心灵的音乐,也应该认同。  相似文献   
97.
在中国音乐历史长廊中,封建时代占据主导音乐地位是儒家思想里以说为主要的音乐理念,倡导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莫有比高雅音乐更好的了,主要的意思就是,重视高雅音乐抑制俗曲的流行。  相似文献   
98.
艾珺 《文化学刊》2013,(1):183-185,194
我的书斋,有两个“斋号”。一曰“雅俗轩”,取义于自撰联语“雅俗相间得高趣,起伏跌宕是文章”;同时,又别称“冷趣斋”,也是取义于自撰联语,即“冷板凳自有冷趣”。不过,后者的下联迄今尚未对上。  相似文献   
99.
诗歌理论的雅俗之辩,由来已久。雅俗批评可以说是诗学批评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旨在以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与沈德潜的《古诗源》为主要观照对象,重点关注二人在诗评中对于"雅俗"的阐述,从而提炼出二人的"雅俗观"。  相似文献   
100.
诗歌理论的雅俗之辩,由来已久。雅俗批评可以说是诗学批评中最基本的理论之一。本文旨在以王夫之的《古诗评选》与沈德潜的《古诗源》为主要观照对象,重点关注二人在诗评中对于"雅俗"的阐述,从而提炼出二人的"雅俗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