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56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58篇
教育   2315篇
科学研究   1081篇
各国文化   32篇
体育   148篇
综合类   88篇
文化理论   49篇
信息传播   132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246篇
  2013年   437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507篇
  2010年   487篇
  2009年   566篇
  2008年   1695篇
  2007年   114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111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7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
首先,我代表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全体职工向灾区的档案干部职工表示真诚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地震发生后,国家档案局的领导和同志们时刻挂念着灾区的同志,希望早一点到灾区。6月10日,我们受冬权局长的委托来到四川,主要目的有三个:一是进行调研,进一步了解掌握灾情,帮助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08,(6):54
内容提要:1976年7月28日凌晨,河北唐山发生7.8级强烈地震,波及北京、天津等地,共造成24.2万余人死亡,16.4万余人重伤。在中央抗震救灾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中共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市革命委员会迅速成立了北京市抗震救灾指挥部,市委财贸组、市建委等系统成立分指挥部,领导全市的抗震救灾工作。史料内容涉及地震发生后,  相似文献   
13.
自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西方媒体对于中国的救灾行动普遍持赞赏态度,很多平时对中国抱有偏见的西方媒体,在这次地震报道中,也给中国打了高分。纽约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泰晤士报、路透社、CNN、BBC等一大批西方媒体,不仅纷纷发表文章,给予大量积极正面的报道,还赞扬中国政府和人民抗震救灾工作积极有效,信息报道公开透明。有些媒体甚至惊叹,就效率和速度而言,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华西都市报作为西部最大的都市报媒体,快速反应,调整报道内容,做出整体策划,部署记者采访,并随着灾情发展和政府救援行动的展开,及时跟进策划,选择报道重点。同时敏锐反馈读者信息,配合政府稳定社会秩序,澄清虚假传言,普及地震自救知识。在此基础上,积极策划各项赈灾活动。  相似文献   
15.
公民报道并不是在汶川地震中产生的新事物,但在汶川地震中,公民报道所显示出的强大的规模和力度以及与之前不同的特点,则更为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6.
一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波及全国众多省市和地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及时推出24小时大型直播节目《汶川紧急救援》,直播节目将在“中国之  相似文献   
17.
汶川地震中媒体、政府和公众的多重角色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媒体的独立报道权不应该受到政府的管制,同样也不应该受到民众情绪的管制。  相似文献   
18.
贾鹤鹏 《青年记者》2008,(12):47-49
在实际工作中,记者们并不具备相应的专业背景,在短暂的时间内也无法迅速获得专业知识,该如何判断相关的信息呢?  相似文献   
19.
符彤 《青年记者》2008,(12):109
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震惊了全国、震动了世界,一名叫赵普的央视新闻主播同时用泪水感动了千万观众。在对一条地震新闻短片做评述时,赵普无法控制情绪,潸然泪下。这段落泪视频被网友上传到网络,引起强烈反响。这件事再一次将电视主持人的人文关怀引入公众视野。  相似文献   
20.
之所以新闻人冲在地震灾区的最前沿,因为他们的笔和镜头,也是挽救生命的战斗工具。在四川汶川大地震一线,我们看到了许多活跃的新闻人的身影,他们是另一支抗震救灾的"先遣队"。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