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教育   58篇
科学研究   2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传达课程内容,传达文本的主要内容,所以要准确清晰、规范雅正,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正面影响。教师的课堂语言应该是规范性与个性的和谐统一,这样课堂才会因之而增色。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这样说:"教师的嘴,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可  相似文献   
62.
《教育导刊》2013,(11):67-70
“博雅”,“博”,既指知识之广博,亦指胸怀之宽广:“雅”,既指品行之雅正,亦指言语之高雅。因此,“博雅”即广博雅正,与“广雅”一脉相承,具有异曲同工之妙。早在两广总督张之洞创办广雅之初,就提倡在注重继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同时,积极汲取世界文化的精华,进而培养既有深厚人文素养,又有开阔国际视野的精英人才。百余年来,广稚一直秉承并践行着这一办学理念,不断创新并创造性地发展这一理念,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广雅教育模式。开发并建设博雅课程,既符合广雅办学的基本理念和教育理想,也是时代进步、教育发展使然。  相似文献   
63.
船山的"以乐论诗"隐含着一种节奏论视角,但这些节奏论并未停留在美学层面,而是有其更深境界的追求,即以温柔、和缓、雅正、和谐为特质的"雅乐"与"声教"传统。船山视野中的优秀诗歌,在情感上要雅正,在教化上要和谐,在形式上要简易。惟其如此,诗歌在各个层面的节奏表达上才能深得"雅乐"精髓,并在此基础上继承儒家的乐教传统。  相似文献   
64.
西昌族群的核心,是"南唐故家"。出于对家族来源的永久追忆,南唐故家有外向的文化心理。尽管得天独厚的居息环境,使故家旧族成员无慕外累;但这种自足的生态,并不导致自我封闭。而西昌便利的水陆交通,也为居民出行提供条件。只要交通无阻,人事没有挂碍,西昌文士游历的身影,就会出现在大江南北。当元末江淮兵兴,南北交通被阻隔,西昌文士虽不能肆意远涉,却仍在省郡范围广泛交游。他们以西昌文苑为基地,近交吉安路的名士才彦;再沿着驿道,或顺着赣江,往北过临江路,通达省会南昌。就是在这条交通线上,他们与两地文士来往。而从反方向来看,西昌踞江西南部交通要道,是去往闽中岭南的中继站。从南昌临江方向来的文人,就有机会同当地文人交往。元末临江和南昌两地,汇聚了一批文雅之士。此两地人员频繁交往,所行文事又密切联动。他们或以德性学问相尚,或以书画诗歌文章交好,共同推动此方文学活动。当西昌文人一旦来仪,就会与他们发生交往。而西昌文人道艺双修、学道工诗的品质,也更能引起同类关注、激发尚友的热情。在这三方文学资源中,最强劲的是西昌文学。它以僻处一隅的次文学群落优势,竟占据这场三方联动的核心地位,从而主导元末江右文学的总态势。而在这个总的态势下,又形成多重文人圈属,有所谓十才子、七诗友等组织形式,呈现元代末世的江右文学繁荣景象。所谓江西十才子,应是个动态组合。以核心九成员为基数,从刘崧的交游圈计算,加郑大同即为十才子;从杨彭的交游圈计算,加刘永之即为十才子;从王佑的交游圈计算,加兄王沂即为十才子。而且,这种组合是出于某种默契,当时并没有谁来明确圈定。  相似文献   
65.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教育,始于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宜的课程”,成都天府新区第一小学以“雅正课程”为载体,聚力“五育”并举的实现。雅正课程,以高效实施国家课程为根本,以国家课程为圆点做加法,伸展出去,建构出“国家课程+”为理念的课程体系,实现学科课程、生习课程、拓优课程三维一体的并进之势。  相似文献   
66.
权德舆的诗歌,"雅"和"中"的特色非常鲜明.大而言之,是由儒家中和、雅正的审美理想决定的;小而言之,是受到了皎然诗学思想的影响;同时,与他本人的性格、身份、地位也有关系.权德舆的诗歌理论和创作,有明显的盛中唐过渡的痕迹,也蕴含了宋型文化的萌芽.  相似文献   
67.
金英 《鸡西大学学报》2008,8(1):133-135
《毛诗序》系统地阐述了先秦儒家的文艺观,是先秦到汉代这一历史时期我国诗歌理论的总结。它继承了儒家诗教思想,并把这一重要思想作为解诗的依据,采用“关”“刺”的方式解诗说诗。《毛诗序》较之儒家诗教又表现出不同的倾向,即对诗的解释更加具体、更重视史实、更强调政治性。它将诗篇与特定的时代盛衰联系起来,有“《风》《雅》正变说”。《毛诗序》解诗说诗也有不完全合理的地方。  相似文献   
68.
范当世诗文理论受捆城派影响较大,且以姚鼐为最.姚鼐的"雅正"说和"阴阳刚柔"说对后世诗文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范当世更是在此基础上对他推崇备至.本文着重于这两方面,论述范当世诗文理论对姚鼐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并通过文学宗趣、人物交游、人生经历等方面探讨范当世推崇姚鼐的原因.  相似文献   
69.
“正始之音”一词含义甚丰、用法多样,其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皆不止一端;“正始之音”可以用来表达“魏晋玄学清谈”、“雅正的诗乐传统”等含义;在文学史上,“正始之音”可以用来指“正始诗歌”,属于它的引申义之一,但是这一含义并非古已有之,而是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又需辨其源流。  相似文献   
70.
初、盛唐儒家美学范畴群落是初、盛唐儒家美学范畴总体中最为重要的支系。雅正是以拥护意识形态权威为原则的艺术创作之垂范风格,力图用华丽的文体来颂美开国气象,四杰恪守儒家传统诗教观念,继续以陈腐的话语方式诠释雅正的艺术乌托邦。风骨以风为内核,指称一种艺术品中特有的与审美主体互鉴的生命充盈感。陈子昂在复古的名义下,以兴寄为艺术创作主体在艺术品中表达浓郁而劲健刚直的生命意义之途径。盛唐诗坛标举“古风”,融江左文风与汉魏风骨于一体,在时代精神、生活世界、艺术世界、真理世界中自由开张,乃整个盛唐时代中无数生命共同分享的韵律和节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