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0篇
教育   64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后博寒 《当代学生》2011,(22):51-55
上集回顾颜回终于成为了千城所在的We Do组合的主唱,在学校里一唱成名,然而这样更招致女生们的嫉妒。颜回生日那天早上,天很冷,她因为穷而买不起羽绒服却招到同学的冷嘲热讽,忍无可忍的她和那位同学大打出手,好在千城及时赶到,阻止了一场恶  相似文献   
22.
后博寒 《当代学生》2011,(12):54-58
上集回顾中考后,千城考上了重点中学,秦梓则考上了一所普通中学。让千城与颜回颇感惊讶的是,他们竟在同一所中学同一个班学习。新生见面会上,全班起哄让他们两个表演,千城弹奏了《献给爱丽丝》,而颜回演唱了《一生有你》。夜色朦胧,情绪迷离……颜回与千城,两颗孤独的心,被思念激起阵阵涟漪。  相似文献   
23.
孔子的叹息     
孔子设立私学后,曾说凡是自愿送我十条以上肉干的人,我没有不收他做学生加以教诲的。因此,门徒云集,贤人众多。颜回,仁爱;子路,勇猛;曾参,孝道;子贡,口才颇佳;子张,有军事才能……孔子对弟子的论断和评价一向是恰当的,可偶然也有失察的时候。  相似文献   
24.
春秋末期,文化下移,"王官之学"散在民间。孔子开设私学,以六艺之术教学授徒,贤者达72人。《尚书》是关于上古政治的历史文献汇编,保存了大量的先王之事,孔子以《尚书》为政治教科书,以《尚书》篇要旨教诲弟子。稽考文献典籍,孔子后学论及《尚书》者主要有颜回、子路、子贡、漆雕开、子夏、子张等6人。孔子后学在促进《尚书》学发展,推动《尚书》教育方面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5.
《吕氏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率弟子周游列国,一路旅途劳顿,饥肠辘辘。时值兵荒马乱,食物奇缺。这天,学生颜回十分为难地寻到一些白米煮饭。饭熟之际,孔子见颜回先盛取了一点米饭,犹犹豫豫地放进嘴里吃了。孔子有些生气,他想教育一下弟子。到吃饭时,孔子煞有介事地对颜回说:“我刚才梦见祖先到来了,我想,用干净的米饭来祭祖吧!”颜回慌忙回答道:“这锅饭已被我吃过了一口,不能再用来祭祖了。”孔子厉声问:“你为什么先吃?”颜回红着脸解释说:“刚做好饭时,我发现有烟灰落在了米饭上,把米饭染脏了一点。我取出那点脏米饭准备扔了,又觉得很可惜,于是就放进嘴里吃了。”孔子听了释然。  相似文献   
26.
孔子认错     
有一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有七天的时间没有尝过米饭的滋味。有一天中午,他的弟子颜回讨来一些米,饭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看到,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说:“刚才梦见祖先告诉我,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呢?”  相似文献   
27.
《论语》,圣人之学,载道之学,君子治天下之学也。其书言简而意赅,对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记述生动,对孔门七十二贤之首颜回的记述更是频频出现。分析颜回的言与行可对当今中学生的学习观念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28.
从“道”的错置看颜回“衰世人格”及其自我疗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回被后世尊为"复圣",其一生在"道"的错置中艰难寻绎自己的坐标,并试图突破,最终形成了一种非常典型、非常特殊的"衰世人格",它积淀于衰世,肇端于伟大的知趣,一翻艰难求索而不得之后经由一段心灵的落差,浸染了衰世的颓丧之气而最终形成。其突出表征为:心存骨鲠之气,却不岌岌以求反抗之术但也不自甘堕落;身怀不世之才,对现世极为不满却也不在理念与行为上积极开拓、果敢践行;胸有匠心块垒,对治世心存憧憬却特别容易回归精神深处——"生命的原乡",特自律,特容易满足。  相似文献   
29.
在《论语》中,颜回作为孔子的得意门生,是在其中的记述中受到孔子称赞最多的一个。孔子不仅赞其"好学不怠",以"仁贤"相许,更是对颜回的"不改其乐"的精神赞赏有加。后代学者不仅对颜回之"学"推崇备至,而且对于颜回之"乐"也极尽探寻,使得颜回的形象和地位在历史的长河中越来越突出。通过介绍颜回好学不怠和不改其乐的优秀品质,来重点探寻一下,颜回之"学"的内容、目的以及颜回之"乐"的所在和境界,以此来解释英年早逝的颜回为何会受到后世如此的推崇和爱戴。  相似文献   
30.
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我们到底该信哪句呢?俗语充满哲理,却也很矛盾。比如"三个臭皮匠,胜过诸葛亮",可又说"三个和尚没水喝";比如"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是中文博大精深,还是我们的思维、逻辑本来就有问题?让我们通过常用的俗语,看看我们到底是怎样一群矛盾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