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96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3491篇
科学研究   2653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332篇
综合类   145篇
文化理论   90篇
信息传播   661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15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83篇
  2015年   243篇
  2014年   625篇
  2013年   496篇
  2012年   475篇
  2011年   618篇
  2010年   514篇
  2009年   533篇
  2008年   639篇
  2007年   411篇
  2006年   308篇
  2005年   284篇
  2004年   236篇
  2003年   199篇
  2002年   109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35篇
  1995年   4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从虚拟制造的形成背景,介绍了虚拟制造的特点、分类;并对虚拟制造的核心技术及理论体系等多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就虚拟制造的应用和虚拟制造技术的发展潜力和国内外现状进行系统介绍。  相似文献   
72.
目前,国内外翻转课堂已有众多比较成熟的模式可资借鉴。但是,具体到特定的专业(学科)、课程、班级和教学内容,却不能照搬现成模式和他人经验,而必须进行适当性的改造和调整。笔者选取中职模具制造技术专业UG NX课程,梳理其教学背景,探讨实施翻转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通过4次课8课时的翻转课堂实践,总结出"促进前置学习""遵循小步子原则""组织分层教学"等策略,为中职专业课翻转课堂提供参考借鉴和研究案例。  相似文献   
73.
分析现有制造资源模型的不足,提出一种制造资源本体建模方法。根据属性和应用的不同将制造资源分为8类,介绍本体和OWL的概念。以双列深沟球轴承为例,使用OWL建立本体模型。资源模型本体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制造资源概念的语义关系,并且为企业资源共享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
中国品牌位能普遍偏低 成长型企业如何突破发展的天花板?如何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如何又好又快厚利多销?其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重要答案是:提升品牌位能。  相似文献   
75.
本文从查尔斯·汉迪"S型曲线"理论视角分析"互联网+制造"的本质和定位。结合"黄金圈"法则分析了湖南"互联网+制造"的转型路径,阐明了两大转型前景及其基本原则。从技术改造、商业模式、管理方式、组织架构等维度论述了湖南制造业的转型策略及具体举措,拟供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6.
从计算机集成系统(CIMS)概念的由来及其发展,分析了CIMS其内涵的发展变化及CIMS和企业竞争力的关系,最后对CIMS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7.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改革的实施与深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被教育部确定为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当时,我校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机械系精心组织,具体实施.目前,教改试点方案与计划已经过几次修订,并不断的深化与完善,第一轮的改革试点几近完成,教改的成效已初见端倪.  相似文献   
78.
介绍了快速成形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相关技术及其应用,分析了RPM的发展状况,讨论其发展方向,并指出研究和发展快速成形技术是制造工程科学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9.
产品是工业设计的主要思维对象,又是工业设计的概念、方法的载体,产品构成不是设计单方面解决的问题,是需要通过设计、制造技术、管理的集成,产品构成的概念是非线形的并行工程,是一个整体工作系统。  相似文献   
80.
高职先进制造技术学习具有明显的复合——动态性、动手——实践性,以及职业——前沿性。但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高职院校先进制造技术学校存在着课程群缺失、过于注重理论和学习内容更新慢等问题,使相关课程学习单薄乏力,难见成效,难以适应职业发展需要。通过立足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和职业发展方向研究,以提升学生职业能力为方向,建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群,以创设校内外实践基地为契机,形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学习范式,以更新学习内容为切入点,形成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向的学习氛围,以不断探索先进制造技术学习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