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68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5篇
教育   21313篇
科学研究   788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225篇
综合类   1315篇
文化理论   146篇
信息传播   1816篇
  2024年   131篇
  2023年   578篇
  2022年   339篇
  2021年   513篇
  2020年   457篇
  2019年   506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396篇
  2016年   471篇
  2015年   799篇
  2014年   1831篇
  2013年   1644篇
  2012年   2179篇
  2011年   2413篇
  2010年   1977篇
  2009年   1898篇
  2008年   1725篇
  2007年   1459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821篇
  2004年   831篇
  2003年   780篇
  2002年   792篇
  2001年   698篇
  2000年   423篇
  1999年   163篇
  1998年   126篇
  1997年   101篇
  1996年   64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41篇
  1991年   44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5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81.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隆重庆祝百年华诞,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一年,我们从容应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和世纪疫情,奋力完成改革发展艰巨任务,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  相似文献   
82.
83.
大思政工作格局下,以思想政治理论课、思想政治日常工作和党团学工作为代表的“思政课程”直接肩负着立德树人的政治任务;以其它学科中包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代表的“课程思政”也同样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二者在协同育人上具有传递知识、树立道德、砥砺实践的相同逻辑起点。不过,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也存在着阻碍协同育人实际效果的差异因素,主要体现为知识教育方面的重合、道德教育方面的区别、实践教育教学方面的冲突。因此,需要在逻辑进路和实践指向上构建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求同存异”“平等交往”的合理沟通方式,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进行知识教育的分工、道德教育的联动、实践教育资源的协调,促进显性思政与隐形思政的结合,充分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间的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84.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里深入地剖析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他们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当时具有很强的前瞻性。时至今日,随着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人类对大自然无限制的索取引来了强烈的“报复”。人类若想在自然界生生不息地繁衍下去,就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尊重自然、敬畏自然、遵循自然规律。因而,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受到了各国学者的高度重视,西方学者把生态学和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创造了生态马克思主义这一新的学说。在多年研究中,生态马克思主义在调整社会结构、完善经济社会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我国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理论依据,结合本国国情,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这些观念在指导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5.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文化多元且交流紧密的时代背景下,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面对新形势下的变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应当把握机遇,与时俱进,积极开展与新时代背景下相适应、与新媒体时代相衔接、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相协调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做好学生意识形态上的掌舵人.因此,本文围绕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展开研究,客观分析了我国高校思政课取得的成果及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挑战提出了应对之策,以期为该领域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6.
科学发展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所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然而又体现了与时俱进的品格。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相似文献   
87.
近年来,战争类影视作品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的视野当中,很多人将其视为对马克思主义典型观的颠覆。其实,在重新认真研读马克思文艺著作后,就会看到,作品中消解的只是传统观念中的高大全的英雄形象,典型理论却得以在典型人物的重构中更富有了生命力。  相似文献   
88.
政经资讯     
话语马克思主义也有不管用的部分,这没有什么奇怪的。马克思、恩格斯这两位老人生活在100多年前,在西欧的条件下,讲怎么搞阶级斗争,怎么搞暴力革命,怎么为争取8小时工作制而斗争,这些内容对我们今天显然不管用了。我们不要学那  相似文献   
89.
我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都不同程度地受到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的影响,有的还是从倾向改良思想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90.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报这一中国特有的报刊形态,如何实现科学发展,在国家民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发挥独特作用,是党报建设中的一个重大课题,要求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不断深化对新闻传播规律的认识,积极推进党报宣传内容、形式以及方法的创新,增强宣传的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使党报真正成为党指导工作、引导舆论的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