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0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7篇
教育   12453篇
科学研究   424篇
各国文化   102篇
体育   257篇
综合类   341篇
文化理论   56篇
信息传播   110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120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615篇
  2015年   1258篇
  2014年   2761篇
  2013年   790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1100篇
  2010年   876篇
  2009年   795篇
  2008年   1111篇
  2007年   730篇
  2006年   517篇
  2005年   479篇
  2004年   366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425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41.
庄、荀“虚静”说同源于老子;但处理天、人关系之侧重点各不相同,研究目的及方法亦各异。荀说激励人敬德修业,自强不息;庄说启发人静以守动,退而俟静。二者的结合,有利于人协调主、客体关系,促进维持主体心理健康,培植理想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42.
周敏 《考试周刊》2008,(9):58-60
任务型语言教学模式近年来在我国的外语教学中引起广泛的关注,它有着丰富的理论依据.而视听说教学与传统的听力教学相比有其自身的特点,但一直以来,视听说教学还没有突破传统的听力教学模式的束缚.因此.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任务型教学的六大因素出发来论述高职英语视听说教学的设计、实施及影响因素,力图使课堂教学更具实效性.  相似文献   
43.
史学界曾几度争论过禅让有无。本文认为 ,研究这一问题首先应区分禅让事件与禅让学说的界限。禅让事件如前人所论 ,当在父系氏族社会曾发生过。而禅让学说则经过了“禅让天命说”、“禅让贤德说”、“禅让德运说”三个阶段的历史演化。其发展演化的原因在于社会政治形势的变化 ,和其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的更改。禅让有无的争论源于战国时的禅让矛盾传说 ,此一矛盾传说的产生主要基于上古两文化系统的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44.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最大限度地拓展语文学习内容,让丰富多彩的自然界成为学生学习取之不尽的源泉。如赏雪说雪的片断:  相似文献   
45.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教研形式的拓展,“说”不应该成为老师的专利,也要让学生进行“说”的尝试。  相似文献   
46.
公文包用了多年,边毛了也舍不得丢掉.直到提带断了,只好整个抛弃。  相似文献   
47.
48.
怎样说课更深刻生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课”能够展现出教师在备课中的思维过程、业务能力和水平,并显示出教师对大纲、教材、学生的理解和把握程度,以及运用有关教育理论、教学原则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功及创新教学方法的理论依据。   一节成功的说课,不仅要层次清楚地说明这节课教师怎样教,学生怎么学,而且还要简炼精辟地揭示这节课为什么这样教。   一、说课内容的锤炼   说课的显著特点在于说理,即教材内容与教法、学法的有机融合,并要体现在整个说课过程中,内容充实,环环相扣,使说课具有科学性、逻辑性、深刻性。另外由于说课一般要在 10— 15分钟左右的…  相似文献   
49.
一部<人间词话>156则,湖北高考作文题选了其中最有价值、最能代表全书人文精神的第60则,恐怕就是它们支撑了王国维在词界占据了一百年的"境界说".可见选者眼光之深邃.  相似文献   
50.
《佛说痔病经》是义净从印度翻译而来的一卷密教文献,对痔病描述颇具特色。其内容见于敦煌文书S.5379、《大正藏》《医心方》、西夏写卷И_(HB).NO.807。经研究发现S.5379时代最早,与后三种写本有差异,当各抄自不同底本。其内容里关于痔病的描述可发现是受到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昙梵陀利学派的影响较大,阿育吠陀对痔病的认识由身体各部位皆可长出“痔”,逐渐缩小至仅描述肛周疾病,由广义至狭义。该经卷先在中国的中原传播,又返传敦煌、黑水城,后又传至日本,流传甚广,并影响中医对痔病的认识,使中医之“痔”由肛周疾病扩大至鼻痔、耳痔等其他部分的赘生物,由狭义至广义。该经卷保留中印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痕迹,在浓墨重彩的中印文化交流史上留下宝贵的史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