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14篇
科学研究   23篇
各国文化   51篇
体育   26篇
综合类   78篇
文化理论   8篇
信息传播   1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98篇
  2012年   117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09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48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59篇
  2002年   61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型的关键时期,成长于这一时期的史学家吕思勉,一方面已接受了系统完整的传统士人教育,另一方面在社会角色与思想观念上又顺应了时代发展的潮流,逐渐转型为一位新式的知识分子;而他独具的人格、品性更与其学术风格的形成关联密切。  相似文献   
42.
王绩复杂的思想性格和曲折的人生经历,造成他一生徘徊在仕与隐、积极入世与消极遁世的矛盾中。他效仿、崇拜魏晋名士却徒具其表,终其一生也没有实现当初"学剑觅封侯"的政治抱负。  相似文献   
43.
从《诗经》开始,“曰归曰归”的呼唤就不绝于耳。公元三世纪初到六世纪末的魏晋六朝时期,凄美的思乡情绪更加泛滥。它既源于当时剧烈动荡的社会环境下恋土情结、宗法人伦等因素对魏晋人的影响,也与当时以悲为美的审美风尚密切相关。这种思乡情愫的勃发,蕴含着独特的精神价值。  相似文献   
44.
初高中阶段语文教学,都需要对“士”及“士人”的精神特质有相对清晰的了解,如此,才能挖掘出“士”给予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把握“士”之精神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5.
"朝露"意象在魏晋文学中的意蕴在于生命短暂,这一基本情感下又有两种情感内涵,一是在短暂的生命中追求外在功业的不朽,二是保全性命,珍爱有限生命中的亲情友情,享受生活。造成魏晋作家借"朝露"关注个体生命的原因在于社会动乱导致的安全需求的难以满足,政治和文化原因导致的怀才不遇,同时还有佛教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46.
如果说西方哲学基本是在为柏拉图做注释的话,中国哲学则主要是以先秦的儒家和道家理论为基调发展下去的。儒者身份的特殊性决定了儒家理论必然要为统治者服务,从唐朝的韩愈一直到清代的颜元都在为封建统治秩序做解释。魏晋时期天下大乱,并没有实质上的最高统治者,这个特殊时期的时代背景决定了其哲学的主体和特色并指出了魏晋玄学对后世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吴庆 《寻根》2014,(4):128-129
<正>郡望之概念,尚无统一说法,《辞源》《辞海》《中国历史大词典》解释各异。胡阿祥先生认为,郡望是家族地域观念的表现,即显贵的家族世代聚居某地,为当地所仰望,形式上一般以郡名表示,有时也写作姓望、族望、地望等;这种显贵的家族被称为郡姓,郡望具有顽固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48.
谢远基 《寻根》2010,(2):98-103
谢氏家族祖居阳夏(今河南太康),谢氏受姓的来源与周宣王时期的申伯有关。申伯当年的封国在今河南南阳、唐河一带,后裔从古谢邑迁徙到了阳夏。谢氏家族真正有史可考的第一人是曹魏齐王芳时长安典农中郎将谢缵。缵子衡、衡子鲲、鲲弟褒等相继在魏晋时期进入仕途,不同程度地为家族赢得了声誉。  相似文献   
49.
50.
文献记载中魏晋南北朝时期服妖现象大量且较为集中出现在士人阶层,作为国家统治阶层的上层知识份子群体出现这种有违传统礼法伦常的服饰风尚,是这一时期复杂社会现状反映在士人精神诉求上的的映照,本文通过士人任情放纵的生活风貌,士人摈弃世俗名教、怡情自然而为,士人对优雅从容的气质风度的追求三个角度对魏晋士人的群体诉求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