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04篇
科学研究   38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76篇
综合类   4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51.
“气”观念经过先秦时期演变成为中国古代哲学的核心范畴之一,尤其是形成的气一元论思想被《黄帝内经》引入医学领域后得到了充分发展,成为古代医家认识天地自然、人体生理病理,进行治疗养生的锐利思想武器,“气”论也是我们理解岐黄医学理论的关键。  相似文献   
252.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较为系统和完整的医学典籍,他集中反映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成就,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通过研究,我们不仅可以清晰地触摸《黄帝内经》所蕴涵的“天人相应”、“内外兼修”、“从人体生命活动过程出发”的整体养生思想,还可以探究出《黄帝内经》所提倡的“四时养生”、“调摄情志”、“导引按摩”、“吐纳服气”和“调节饮食起居”的养生方法,为探寻我国古代体育养生思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53.
中国传统养生理论对学校体育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中国传统养生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中国养生学以古代中国传统生命哲学思想为基础,是具有浓郁东方色彩及独特效果的健身延年理论和方法。中医养生学萌芽于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随着人们对发病学原理的认识,而逐渐深化,又由于中国古代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不断影响,而使中医养生理论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思想理论主要反映在《黄帝内经》之中,它成书于先秦时期,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养生思想。其中的四时养生,重在预防的理论见解依然为现代人所重视。  相似文献   
254.
早在2700多年前,我国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就对经络的作用有过精辟论述:“行气血,营阴阳,决生死,处百病。”经络是否疏通,关键在于“井、荣、输、经、合”这五个腧穴,五腧穴很大一部分位于手指和脚趾。所以“手指操”及手指穴位推摩可有效刺激相关穴位,疏通经络,促进全身血气的运行。下面介绍几种疾病的掌指穴位推摩治疗法。  相似文献   
255.
天然 《武当》2014,(9):52-55
真气运行法是一种静功自我导引法,主要通过凝神调息,培植真气,以贯通经络,调理阴阳气血,而达防病治病、延年益寿之效。本功法由李少波根据《黄帝内经》理论,并采纳了“小周天功法”等古代气功养生治病经验,结合自身实践体验整理而成。操练不难,只要按要求习练,不会出偏差。操练步骤井然,各有反应或效果可证,治疗范围亦较广泛。一、基本内容(一)练功姿势以平坐式为主,凳椅面上可加软垫,要求凳椅坐面与小腿等高;臀部的1/2~1/3坐于凳面,两足平行,足底着地,与小腿垂直,小腿与大腿垂直,  相似文献   
256.
凌召 《武当》2014,(12):58-61
笏凌召由壮而老是人生的一个过程,也是自然的发展规律。在我国最早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就曾从生理的正常现象来说明不可避免衰老,而且可能提前衰老,又指出智愚的认识不同,说明强壮和衰老是从同一基础上出发的两个不同的方向,完全是由能否妥善养生所为决定的。故而,认为避免内外因素的刺激,减少疾病,可以改善甚至阻止衰老的到来,如果已经发觉衰老,再想回复强壮,那是非常困难的。  相似文献   
257.
唐代的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为医学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唐代医学家王冰对于《黄帝内经素问》颇有研究,经历十二年的时间对其进行了编纂、注解,编译《次注黄帝内经素问》,使得此书翔实而完整、完善而清晰。  相似文献   
258.
黄帝内经》是中国的医学经典,亦是西方学界了解中国医学理论的基础。它成为西方汉学家翻译中国医学知识的首选之作,20世纪之前已有拉丁文、法文、德文等译介。我们以两篇未被学界重视或发现的早期英文译本为研究对象,梳理两部译文的翻译简史,通过对底本、术语和译文错误的比较研究,分析译者的翻译动机和对中医认知的切入点,以期探讨中医知识西传中所存在的特殊面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