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0篇
教育   74篇
科学研究   6篇
体育   1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赶海     
我们聚于垦利的一个渔港,去赶海。渔港和渔港入海航道都有一个很美很朴实的名字,红光渔港和永丰河。虽是个渔港,这儿的人们却很会经营。此时正是休渔期,人们不再像往常那样停船靠岸默等开渔期的到来,而是经营起旅游观光业来。大大小小渔船整齐地靠拢在海港两边,船体粉刷一新,各种旗帜迎风展艳,盛邀着远方的客人。岸上更是各种彩旗飘扬,锣鼓喧天,足足地搅闹起渔港兴奋的神经。如织的等着赶海上船的人们互相召唤着寻找自己心仪的船儿,船上的人儿却笑眯眯地看着岸上那  相似文献   
42.
曾经在地理课本的插图里看过黄河壶口瀑布的气势,总有亲临一见的愿望。秋末观黄河壶口瀑布的愿望得以实现——随旅游团去看黄河,去看黄河壶口瀑布。  相似文献   
43.
智者乐水     
我想顶着秦汉明月站在黄土地上,看波涛汹涌的黄河水带走隋唐的壮美;我还想坐在长着吴楚野花的水乡里,看温情脉脉的溪流抚过南朝的柔美。我知道,我今生注定是爱水的。水让人澎湃又让人宁静,水让人躁动又让人灵动。  相似文献   
44.
幸福     
幸福是一眼泉水,沁人心脾;幸福是一种眼神,清亮动人,令人陶醉;幸福是一条小巷,宁静却令人流连忘返;幸福是一朵盛开的玫瑰,展现华丽的姿态,使万物沉浸于扑鼻的芳香之中,这气息能令人忘记忧愁。清晨,淡淡的红晕荡漾在云儿的脸颊上。太阳似负着重荷,一  相似文献   
45.
漫话三眼井     
马智勇 《档案》2008,(1):32-32
三眼井位于兰州市解放门以东,今临夏路西关清真大寺附近。兰州位于黄土峁梁之上,因土层深厚,所以打井不易。昔日用水极为困难,好在黄河穿城而过,因此就派生出了以担挑黄河水贩卖为职业的“水客子”。但是当时民间又流传着“水客子不去西稍门(今临夏路一带)”的说法。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在这里开凿有一眼井,这就是三眼井。因三眼井水质清冽,所以也就不会有人再买浑浊的黄河水食用了。  相似文献   
46.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的儿子.出生在黄河滩区的一个小村庄里.从小喝着黄河水长大。是黄河水哺育了我.赋予了我好的品格、坚强的意志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花开花谢。一年又一年.祖祖辈辈都在过着所谓的“田园生活”.但我不喜欢。  相似文献   
47.
流动     
我不知道是什么让水如此有魅力,但我知道,诗人对水的青睐绝不亚于任何物体。李白赞黄河从天来,苏轼赞长江淘沙。易安赞乌江鬼雄,王维赞溪水浣女,只有白居易非比他人,他道: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相似文献   
48.
杨天举 《垂钓》2001,(9):26-26
吉林磐石市北部有座七千余亩的大水库——黄河水库,是闻名遐迩的游钓乐园。“水清鱼读目,山静鸟淡天。”这里环境美,水质好,九曲十八拐的水岸线长达三十余里,好钓位比比皆是,草边岩崖浅滩深潭可随意选钓。  相似文献   
49.
追“梦”     
<正>英子出生在江南的水乡,所以英子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一灵秀,正如江南的水,灵动、秀美。英子有一个"梦",一个水乡女子都不曾有过的"梦"。英子梦想有一天能够站到黄河岸边,静静地听着黄河水在耳边激荡澎湃……有的时候,英子一个人坐在乌篷船上,听老船夫讲着黄河的故事、黄河的文明、黄河的伟岸,英子心中的梦想愈来愈强烈了。英子顺手拾起一块小石子,扔到平静的河水中,激起朵朵浪花,英子笑了……终于有一天,英子说服了家人,也说服了自己。一个人踏上了寻"梦"的征途。旅途中,英子遭遇了小偷,碰到了不少黑店,当然也少不了恶劣天气的影响。英子几次想要放弃,但咬咬牙,最终还是坚持  相似文献   
50.
唐诗壮游     
我觉得每个家长都应该带孩子到黄河来看看,念念唐诗宋词,讲讲华夏的历史。奔腾不息的黄河水会让孩子们强烈地感受到民族的生生不息与文化的源远流长,这样的文化归属感会让他们终身难忘。古人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一种人生"壮游"。比如司马迁少年数载"壮游",观赏大好河山,体验各地民俗,收集散佚的史料及民间传说,为他日后著《史记》奠定了基础。唐朝是一个"壮游"的时代,李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