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2318篇
科学研究   176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5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3篇
信息传播   8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0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189篇
  2013年   262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92篇
  2010年   228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205篇
  2007年   128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125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54篇
  2000年   7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过去的作文教学评价是教师唱主角,是单一、静止、诊断式的,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不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为此,笔者做了多年的尝试,认为作文评价应体现“五多”,即多些情趣、多把尺子、多点互动、多给机会、多与家长互动。  相似文献   
42.
鼓励是激发学生学习能动性的最佳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本《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夫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入而已已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王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孔子家语·六本》:“孔子曰:‘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有关“忠言逆耳”在明代刘基《苦斋记》、《后汉书·袁谭传》、《三国志·吴志·孙奋传》、《三国演义》等书中都有阐述。仔细琢磨之后,言外之意是劝导纳言者,要正确对待逆耳之言。但作为进言者,是否想过进言的方式方法,是不是忠言就一定要逆耳?进言者是否可以变通一个说法,把“逆耳之言”说得“顺耳”一些,使纳言者更容易接  相似文献   
43.
陈惠芳 《班主任》2000,(3):13-13
赏,含欣赏赞美之意;识,是肯定认可。赏识教育就是通过激励、表扬手段,肯定孩子的优点、长处,鼓励他不断追求成功。赏识是孩子不断追求成功的“金钥匙”。其育人功能主要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4.
一、德国创新战略的目标 德国联邦政府将创新列为其重要工作之一,并明确表示,所有与研究和开发相关的部门及机构,都要树立促进创新的明确目标。[第一段]  相似文献   
45.
在《语文课程标准》引导下的作文教学改革,锋芒所向就是“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提倡“自主写作”,“鼓励自由表达”。然而,当学生自由表达与真情交流的时候,其思想内容拥有很多的真实和真诚,但不一定都会正确。这是正常的。以人为本的时代潮流,尊重人性和发展个性的教育意识,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观念,真正把儿童的作文视为个体生命的一种真诚表达与交流而受到尊重。另一方面,在开放社会层出不穷的新事物中,也难免会有一些鱼龙混杂。少年儿童不是生存于与世隔绝的真空地带,那些负面的非主流文化,不可能不对…  相似文献   
46.
激发学生好奇心 ,追求新知 ,探索新事物 ;倡导教师设计各种探索题型、一题多解、开放题型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探索和研究能力  相似文献   
47.
赵平 《教学随笔》2016,(3):159-159
小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是我们所具有共同认识的,也是人们在共同追求着的。但在一般性的课堂内,人们都不是那样的如愿以偿。原因在何?本文从鼓励学生自主阅读自由表达之思考值得人们借鉴。  相似文献   
48.
研究性学习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它主要着力于学生的学,鼓励学生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主动探索,让学生获得亲身体验,培养其良好的科学态度和学会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并不在乎能不能取得什么成果或发现。  相似文献   
49.
在大多数教师的工作经验介绍中,都是如何抓好"尖子生"与"后进生"的经验,而夹于前两种学生之间的大部分不"显眼"、不"突出",处于被遗忘角落的学生,姑且称为"中层生",却很少有人谈起,这些学生被忽视的原因大概有下面几点:  相似文献   
50.
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发展,应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营造鼓励幼儿创造的氛围;树立“过程”重于“结果”的观念;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提供必要的帮助;提供足够的变化性;活动设计要富有创造性,以及最大限度地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为使更多的幼儿将来成为创造型人才提供必要的成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