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566篇
科学研究   45篇
各国文化   13篇
体育   41篇
综合类   22篇
文化理论   6篇
信息传播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41.
春秋战国之交,仁义礼信在战争实践中已经完全失效。在这种背景下,《孙子兵法》一方面明确提出“兵者诡道”、“兵以诈立”等命题,确立了中国古典兵学“诡诈”的鲜明特点,另一方面又从更深层次上揭示了诚信在军事上的独特价值,其诚信观很值得我们重视。诚信即诚实信用。先秦时期,“信”作为一个表示诚信之意的哲学范畴经常出现于诸子百家的言论和文章中。《孙子兵法》也多次直接或间接提到“信”,但他所说的“信”与儒家那种基于人际关系的道德价值有所不同,它是军事谋略视野下的诚信。孙子谈诚信,从未脱离过战争这一事关生死存亡的“国之大…  相似文献   
742.
邓稳 《天中学刊》2023,(6):42-47
司马迁评《子虚上林赋》“卒章归之节俭,因以风谏”,考司马相如此赋作于建元三年之前,其时及此前汉廷并无奢侈之虞,且与相如《难蜀父老》等文思想不合。从齐、楚设喻的角度,即从子虚、乌有先生、无是公所代表的实体楚国、齐国、汉廷论析,可知《子虚上林赋》主旨在“务明君臣之义,正诸侯之礼”。东方诸侯齐、楚臣服于西方天子,在文学层面上促成华夏民族统一精神的实现;天子“出德号,省刑罚……与天下为始”则把华夏民族的统一理想置于高远、坚实的文明基础之上。司马相如与董仲舒、公孙弘等共同促进了汉朝由黄老无为之治向“彬彬多文学之士”的文治政府的转变。  相似文献   
743.
孙琳 《现代教育》2023,(4):58-64
淄博市临淄区玄龄小学牢牢抓住教师队伍这一发展的牛鼻子,遵行“从俗”理念,取得认同相一,引领教师安心工作;传承“尊贤”思想,学习推动成长,引领教师积极工作;效仿“稷下”精神,催发争鸣态势,引领教师创新发展。实践理性的思维,扎实有效的举措,一切以实际有效为准则,探索走出了一条教师“思想认同,行动一统,各美其美”的专业特色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44.
本文通过对比传世本(以下简称“传本”)《归藏》、秦简《归藏》、今本《周易》及其他文献典籍,以求传本《归藏·齐母经》之文的准确训解。在一些引用《归藏·齐母经》的文献中,经常出现“瞿有”一词,盖因误解“瞿有”与“有瞿有觚”所致,本文结合《诗经》“有A有B”句式,论证了“有瞿有觚”应为“瞿觚”之义,并且论述了传本《归藏·齐母经》之文与今本《周易·睽》卦爻辞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745.
裴斯泰洛齐曾指出:“教学的主要任务,不是积累知识,而是发展思维。”贝斯特也明确提出:“学校的存在总是要教些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思维的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的思维活动从启动达到获得问题的答案,是学生根据已知探求新知的过程,也是他们学习思考、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存在各种矛盾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746.
齐明帝整吏治、倡节俭、缓和社会矛盾,因此,社会大体稳定,民众一般能维持生活.他不重文化,朝廷文化活动冷落;为维护自身统治,任用亲信,诛杀宗室、旧臣,造成了政权的深刻危机;对北魏消极防御,导致多次失败,使南弱北强格局进一步发展.明帝的施政作为体现了南朝低级士族上升及儒化进程一定阶段的特征,在齐梁之际社会变迁中起到过渡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7.
庄子要义在于世界之存在是道通为一的,惟达者能够通过对道通为一状态的领悟,达到逍遥自由的境界。此要义比较充分地在《逍遥游》、《齐物论》两篇中得到表达。但内篇篇名为汉人所命,背离了文本,本文对前人之误解作了梳理分析,提出了能畅其妙理的解释,不仅使庄子解释史呈现出一种新的面目,也使庄子之妙道得其正解。本文进一步就庄子思维之拘囿予以分析,指出其文本表达与实际思考之纠结,并提出一种新的哲学构想。  相似文献   
748.
“职普融通”是国家近年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从内涵上说,“职普融通”的前提是坚持职业教育的类型定位,关键是促进职普教育双向融通,途径是促使职普教育课程等值化。课程的“教育性”水平决定着个体身心发展的全面性与均衡性,是职普教育课程价值的衡量尺度。裴斯泰洛齐基于“教育心理学化”思想,明确提出增强课程“教育性”的理论方案,即“要素方法”。“职普融通”背景之下,现行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主要问题一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较弱,二是课程内容的“要素性”缺失。当下,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重心是增强自身的“教育性”。具体而言,一是要调整课程结构,大力提升德育与体育的重视度;二是要精炼课程内容,科学提取各类课程的基本要素;三是要建立课程评价指标体系,确保合理提取的职业教育基本要素得到有效落实。  相似文献   
749.
颜世明  朱峰 《教书育人》2023,(30):110-112
山东淄博地方优秀传统文化是一种兼具区域性、特色性特点的优势教学资源,对在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向和道德品质培养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充分挖掘这些资源并发挥其育人功能,需要思政课教师深入学习地方传统文化的内涵、要义,并采用适当途径和方法融入思政课堂之中。  相似文献   
750.
《编辑学报》2012,24(2):191-191
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