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8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2篇
综合类   26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蒋孔阳认为,审美教育是一种精神教育.一方面,美育使受教育者形成审美的能力,养成完整的人格.体现为外在的化育;另一方面,美育提高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和修养,是内在的自我教育.二者体现为双向对象化的过程.美育与艺术教育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相似文献   
92.
形体训练对女大学生形态美的作用体现在塑造女大学生形体美的核心和培养女大学生的高稚气质两方面。本文就设计形体课的内容、选择适合女大学生的音乐、采用语言艺术以及多种教学方法来培养女大学生的形体美等进行了论述,指出体育教师应教育学生将形体审美评价与审美取向统一起来,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科学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形体锻炼。  相似文献   
93.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十分丰富的生态美学资源。以老庄为代表的先秦道家,从生态美学原则、生态和谐思想以及生态循环意识等方面表达了对生态问题的深刻见解。先秦道家所蕴含的朴素的生态美学意识对于当今生态美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94.
1990年代以降,“中国审美学派”抓住有重大意义的时代问题,提出了新理性精神文论、文化诗学和审美超越论,弘扬了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现代美学传统,有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指导当今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提升民族人格修养与道德境界、有效参与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等方面,“中国审美学派”及其理论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5.
徽州建筑装饰类型主要包括具有徽派风格的木、砖、石三雕、彩画和匾额楹联三种艺术形式。它是在特定时期和环境下产生,具有鲜明的儒学内核、道家虚实相融的空间与形式及素玄相间的美学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烙印,附丽汉风唐韵,坚守原材料纹理之美,艺术价值极高,至今仍具旺盛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6.
文章立足于专业建设的角度,从完善培养目标、优化设计培养方案与设置相关课程、提升教师的审美教学素养、合理地选用教学策略与方法、加强审美教育的教学资源和环境建设等方面探讨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阶段的审美教育,并提出了相应的审美教育的理念和方法。  相似文献   
97.
小说叙事修辞中的审美辩护,与法律文件或新闻报道中关于罪的叙述不同。小说更偏爱追究主人公隐蔽的情感动因和间接的外因,通过复杂化的叙事揭示导致主人公罪的多种原因,从而为主人公争取更多的同情。  相似文献   
98.
清末民初,出生于福建仙游的人物画家李霞,志存高远,毕生勤学修炼,取法乎上,广博纳取,最终成就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传统人物画的延续和发展贡献不凡,被誉为人物第一家。李霞于日据中期(1928年)东渡台湾,广交墨缘,传艺授道,积极传播传统绘画艺术,深受台湾社会的关注与珍爱,为日据时期台湾传统绘画传承作出了贡献。李霞的艺术以其具有传统儒学精神,蕴含闽台共有的民间信仰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台湾社会对传统绘画精粹的审美愿望和需求,使身处异族统治下的台湾民众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找到了归宗的认同感,并激发内心情愫,重拾和坚定传承中国传统绘画精神的自我信心与审美追求。  相似文献   
99.
This study is an investigation of what happens to participants during their adventure education (AE) experiences and the meanings they ascribe to those experiences. These topics were explored through the qualitative framework of educational connoisseurship and criticism at three sites: a backpacking expedition, a challenge course and a multi-activity adventure programme. Through 183 hours of observation and 74 interviews with 41 participants, the qualities of AE as aesthetic experience were revealed. This conception of AE experience is characterised through sensory encounters, full attention and aesthetic paradox. Findings are supported with the voices of participants,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conception of AE experience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0.
庄子哲学是审美人生艺术哲学.他关注个体的情感心理和精神世界,在出世与入世二元对立中,努力摆脱现实的束缚,追求处世哲学的圆融与超越.庄子从"无何有之乡"到"人间世",提出"缘督以为经"的方法修身养性、"处乎材与不材之间"的原则与世相处,实现其人生哲学与审美情感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