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258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李晓勇 《天中学刊》2005,20(4):5-12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的经济建设中,存在着两种指导思想:一种是综合平衡论,即从平衡到平衡(年年按比例进行综合平衡)的所谓稳步发展的建设理论;一种是不平衡论,即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不平衡的所谓高速发展的建设理论.两种平衡观的实质是要平衡与要不平衡之争.它们的实践结果截然相反.以今天市场经济的观点看,计划经济时代的这种争论意义不大.然而以历史的观点看,当时经济建设的实践结果则可以判断出这两种平衡观的正误.  相似文献   
72.
从乐观、高调的全方位接受到悲观,低调的独立审视,陈独秀前后两个时期的民主观念为20世纪思想史写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借鉴资源,将陈独秀纳入精神文本分析,可以得出结论:走近民主,更要提防民主。  相似文献   
73.
陈子展秉承乾嘉以来“实事求是,无微不信”的优良传统,沿着闻一多等现代学者“融合古今,贯通中西”的治学思路,自觉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博采众长,对《诗经》进行了颇为详尽的诠释与解析。《诗经直解》是其毕生心血的结晶,堪称《诗经》研究史上的众出之作,使诗经学在新的历史时期获得了长足发展。  相似文献   
74.
陈独秀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位伟大的践行者。陈独秀从调查研究中国工人阶级的现状人手,号召工人群众迅速觉悟起来,认识到自己的伟大力量和历史使命;在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成立前后,陈独秀主持创办《劳动界》、《伙友》等刊物,直接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初取得的最伟大的政治成果。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初始,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的陈独秀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75.
林纾的“口译者”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纾的“口译”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其实他们也是“林译”作品的重要参与,王寿晶,魏易,陈家麟,普宗巩等精通西,并有着一定的学修养,与林纾合作默契,为林纾能翻译出这些多优秀作品作出了重要贡献,还有其他一些“无名英雄”,我们也要肯定其在中国近代翻译史上应有的地位,当然,他们对林译作品的失误也负有一定的责任。  相似文献   
76.
20世纪20年代初,陈独秀和区声白通过书信往来针对无政府主义展开了激烈论战,焦点集中在关于自由、联合、法律与契约、阶级战争与权力集中四个方面.双方除了分歧外,在反对绝对自由、进行革命以推翻现存制度等方面也达成了共识.虽然区声白的认识在理论上的偏见自不待言,但他对自由的阐释以及针砭时弊的现实关怀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77.
陈独秀在走向托洛茨基主义后,就开始以“不断革命论”即托洛茨基主义理论来解释中国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问题。由于陈独秀站在“取消革命”的立场,所以他就反对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斗争,建立红军。在陈独有看来,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时候,只有进行“合法”的议会斗争,才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所以他提出了“国民会议”的口号,作为革命斗争的方向。  相似文献   
78.
陈独秀、朱蕴山都是安徽现代史上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二人交往的历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从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共合作,二人志同道合,相互支持、配合;后期,从大革命失败到陈独秀去世,二人先后因不同原因都脱离中共党组织,政见也有异,但私交仍存。  相似文献   
79.
陈独秀是中国女权运动思想史上代表性人物之一,他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之中、之后各自表达了一套女权言说,从中可以观察到这些言说与他的更为宏大的叙述——民族主义、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更替有关。女权与国权、人权、阶级权之间本来具有相当距离甚至冲突,却没有影响到陈独秀对它们的兼顾。其基本的原因,在于20世纪早期中国面临的空前危机,需要急切调动全民的力量来应对,而女性在功能、数量上都不容忽视,故引起重视并将女权论说朝推进国权、人权、阶级权的方向开展,注重其“人”的同质性。可见陈独秀的女权论说,与西方女权主义反对的“性歧视”不可同日而语,实际上谈不上所谓“男权释放”的问题。  相似文献   
80.
胡献忠 《天中学刊》2005,20(4):13-15
陈云的思维始终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光芒,其哲学品格是唯实性、全面性、预见性和辩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