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教育   73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83 毫秒
41.
在中国传统生态文明中,道家的老庄提供了最完善的生态智慧,包括“物我为一”的万物平等观、“道法自然”的自然主义法律观、及“无为而治”的理想法思想等。老庄的生态法律智慧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深厚的思想基础和悠久的历史(源,这些生态法律思想在当代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值得我们去探索研究,并进一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42.
“真人”与“真”是庄子哲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人”是“真”的人格化在学界已成定论。但是“真人”非“真”人,而是对人之“真”的悖逆和超越。孙楚傲视权贵的真性情,对妻子和友人的真情义,其赋作中散发出来的真美感,以及他在颂赞奏书中表露出的真志向,均表现出晋人孙楚作为“真”人而非“真人”的精诚之至,其言行举止本身是对庄子之“真”的真切实践。  相似文献   
43.
父难的打击、宦海浮沉和生离死别,使王世贞由肉血燥热的青年一变而为沉郁悲愤之人,再变而为依委随顺的老者.伴随生命历程的转变,作为其精神支柱之一的庄子在其思想界域中也发生着变化.其早年着重于对《庄子》批判性社会哲学的吸纳,晚年则偏好于《庄子》的精神超越哲学.在文学上,王世贞早期多有基于现实的批判性创作,晚年则着意突显对性灵文学的趣好.而其生命中的两座重要园林:离簧园和奔山园,见证了这种转变,承负了王世贞的精神寄托,并涵育了王世贞晚年的平和之美和性灵之美.庄子、园林、王世贞的文学创作这三个异质体,伴随王世贞的生命转变做出呼应,共同成就了一个鲜活的王世贞.  相似文献   
44.
生与死可以说是每个人所必然面对的事情,那么,以逍遥自在著称的庄子是怎么看待生死的呢?文章从对庄子"道"的理解出发,阐述了人应当安时顺命。然后通过对庄子所表达的生死复通为一的说明,指出庄子已经超越了所谓的生死。庄子对于生死的态度,就如文章开始处"鼓盆而歌"的缘起一样,在安命与"道"之中,追寻永恒的快乐和自由。  相似文献   
45.
求仙是中国士人超越追求的重要表现形式,庄子、嵇康、李白则是这种超越追求的三个里程碑.庄子与嵇康的超越追求建立在对现实的批判基础上,李白之求仙则因大唐盛世的历史理性而表现为对现实的同向超越,并因对先秦魏晋以来士人人格觉醒的历史成果的继承而具有了更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6.
《代别离·秋窗风雨夕》是《红楼梦》中主人公林黛玉所作。许渊冲所提倡的“三美”本体论是诗歌翻译的重要理论。文章运用诗歌翻译中的“三美”本体论对杨完益与戴乃迭夫妇、大卫·霍克斯《代别离·秋窗风雨夕》两种英译文进行评析。  相似文献   
47.
竹林时期玄学思想重点围绕道家《庄子》展开,其思想追求和生活方式均源自对《庄子》的“体验式”理解,与“体验式”理解相互彰显的是竹林玄学的表达方式:诗。“体验式”理解与诗的结合,张扬了文本理解过程中的主体性,造就了竹林时期以精神体验为追求的文本诠释取向,统一了文本诠释与生命践履,由此开显出一个审美境界。同时,体验式理解对主体性的张扬和对经典文本的疏离,也为相对主义打开了缺口,对这种缺口的弥补,构成了郭象《庄子注》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48.
Atkinson  Don 《Interchange》1994,25(2):145-155
The prevailing ideology of education that reduces schooling to training for competition in a global economy needs to be challenged. Alternatives can be drawn from ancient Chinese philosophy. Confucius had a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very similar to Plato's on key points. Although it has appeal, it would be difficult to implement and not different enough from current ways of thinking to make the kind of changes needed. Taoism, with its call to lead a simple life in tune with nature, could supply the necessary antidote. In spite of its anti-intellectualism, ideas borrowed from the Taoists could be brought into schools and lead to constructive changes in their social climate, goals, and curriculum.  相似文献   
49.
海德格尔与老庄的思想存在着深刻的会通,在相同中也有差异。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下比较研究二者对于“有”和“无”、对于人本真生存状态的思考,无论是庄子的诗意运思,还是海德格尔的诗意追问,都体现着对人类生存的真诚关切,蕴含着深刻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50.
庄子美学的泛“自然”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对庄子美学中的自然观多有所觉识 ,但显得零碎、不系统 ,而且也很少以知识学的方式去整理它。本文试图在这方面作些尝试 ,认为庄子美学在审美对象、审美形态、美学精神上都存在着泛“自然”倾向 ,而这种泛“自然”倾向又与他的“道”分不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