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0篇
  免费   13篇
教育   1058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2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38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69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1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79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林纾词现存40余阕,主要收录于《冷红斋词剩》其题材内容以爱情、羁愁、咏物、题赠为主;艺术风格以凄艳婉转、善用白描、音律协婉为主要特色。论词学思想渊源,则与其师从张景祁、谢章铤的经历密不可分,前袭张氏推崇姜张,注重审音协律,后绍谢氏重视音律、主张性情,师法前人又能自成一体,在清代闽词中体现出别样的特色。  相似文献   
992.
柳永词在北宋社会广为流传,其传播动力得之于:其一,柳永能够把握住时代的脉搏,顺应时代的需要,在创新中得到原动力,获得社会的高度认同;其二,柳永敢于直面"雅"与"俗"的选择,并以主动的姿态选择"俗",满足新兴的市民阶层的审美要求,从而使其词得以广泛流传;其三,柳永成功利用传播媒介扩大其影响力,促进了柳词在北宋的传播与消费。  相似文献   
993.
曾经在一定时期内被定义为"新词语"的词,在发展过程中有两个方向:一种情况是被人们普遍接受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另一种情况是未流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这些未流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新词语又有两种情况:有的仍然还出现在人们的交际中从而成为词汇系统的活动层,有的没有得到普及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本文通过对《汉语新词语词典》和《现代汉语词典》对比,重点探讨某些新词语未进入现代汉语词汇系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994.
文人词体制的确立始于中唐,张志和的渔父词是个标志。前此,刘长卿、戴叔伦以贬谪文化、边塞文化人词未引起文人创作的兴趣,至张志和以隐逸文化入词,开始形成一股唱和之风,其所作也突破了与诗同科的特征,从刨作层面上意味着文人词体制的确立。  相似文献   
995.
龙榆生创办《词学季刊》,将其定位成以词学研究为主的专业性杂志,在确定作者人选范围、确立与读者取得沟通方式的编辑思想主导下,推出"创刊号",实现他的编辑意旨;而后着力搞好编辑与作者间的协作,以利于期刊的持续发展;为读者着想,争取读者参与到期刊编辑工作中来。《词学季刊》的出版,为词学研究期刊编辑史上留下了浓厚的一笔。  相似文献   
996.
闽连氏不祧之祖连总生于何时、何地、名号如何、事功如何,是福建哪一支连氏始祖等系列问题,是揭开台湾连战家族渊源奥秘的关键问题之一。著名历史学家连横的祖籍源自哪里,主要有两说:一是福建长泰江都说,经由此说,追本溯源,又衍生出大田魁城说;二是湖北应山说,两说目前都还有硬伤之处,不宜过早下结论。  相似文献   
997.
略谈对词史的地域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我们的词学研究和词史书写,对词的产生与发展的地理因素和地域文化特征有所忽视。而实际上,词的创作的地域文化特色,是贯穿千年词史的一种地理文化现象。回顾词史可知,词初起时就带上了十分浓重的江南地区的地理人文色彩。五代时。西蜀“花间”词烙下了鲜明的西蜀地域文化的印记。南唐君臣的词则主要是扬州地域文化的产物。入宋之后,词的地域性特征有所加重和发展,宋词几个有影响的流派都有一定的地域特征,相当多的宋词作品都是特定地域文化的产物;与南宋词平行发展的金词更是典型的“北方文学”。降及清代,词的地域性特征更加突出,甚至成了划分和识别词派的主要标志。对这个贯穿千年词史的地域文化现象,有必要设计出一系列课题,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998.
清初"贰臣"词人多能词.通览"贰臣"词作,可以感受到他们丰富的内心情感.虽然出仕新朝,内心却悼念明朝,他们多选择隐含故国之思内涵的意象来表达故国之思."贰臣"词人由于在新朝并没被真正接纳,所以常有人生如过客的感慨.这种尴尬的处境,使他们悔恨自己的行为选择."贰臣"词人还多有隐选之想.他们多通过对陶渊明和菊花的吟咏,表达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贰臣"的心态是丰富而细腻的,对词境的深化起到了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9.
吴梅村词学思想的要素有:词人需学识和才华兼备;倾慕秦观、柳永词风,以“巧构”为尚;推赏陆游词的萧散不拘,因时而变的创作观念。梅村早期词绮艳纤巧,因袭时风,但在语言和造境上却不乏巧构;甲中国变之后的词作,多“悲歌饨傺之响”,以吞吐顿挫的笔法出之,词境沉郁阔大。梅村词在易代前后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风貌,在心理层面上是为了表达其政治态度,用词这一适于寄寓言外之意的文体诉说其经历明清易代的复杂心绪。  相似文献   
1000.
“花”的意象在晚唐五代词中触处皆是。但是,从后蜀之花间派到南唐君臣,花之意象的内在蕴涵是不同的。由男欢女爱到家国之忧,不仅显示出时代的变化及由此引起的词作者心态的变化,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转换了词的题材,拓宽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作的手眼,为词的最终走上“向上一种”,获得正统的承认,奠定了基础。五代词的演进,既是文字自身的演变,更是由于现实时势的推动。五代词题材的拓展,趣味的提升,风格的逐渐多样,无不与时势的变化有关,而且呈现出惊人的同步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