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1522篇
科学研究   47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4篇
综合类   75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17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0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199篇
  2011年   209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71篇
  2008年   183篇
  2007年   205篇
  2006年   137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具有广阔的空间和发展潜力,本文采用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的优势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浓郁的冰雪体育文化及日益壮大的冰雪产业等优势;针对基础设施亟待完善,市场管理缺乏统筹规划,专业人才短缺,安全防护措施不足等影响因素提出推广策略,以期促进黑龙江省冰雪运动大众化推广的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2.
本文设计的是一台钻柴油机机体三面43孔的组合钻床。设计专用夹具,使43个钻头同时加工,可以大量提高生产效率,满足生产需求。专用夹具具有夹紧可靠、定位准确的优点,孔的钻削位置精度可达±0.15mm,完全可以满足工件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实践教学在设计艺术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当前实践教学存在着校内、校外实践条件不足、教师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观念严重、实践教师力量的不足等众多问题,提出了实践教学模式探索与改革,包括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加大校内实践环境的建设力度、加强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力求毕业设计真题实做、实行双导师制、建立导师工作室以及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和学科竞赛等。实践证明,这种实践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针对9GSCC-1.4型水草收割机明轮驱动装置使用性能要求,基于Pro/E软件建立与物理样机相同的数字化模型,采用其Pro/MECHANICA模块对蹼板尺寸进行灵敏度分析,并对其结构尺寸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水草收割机推进器有关动力学计算。通过上述步骤完成了明轮装置的数字化设计过程,为明轮装置系列产品的开发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05.
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能够实现数据共享,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以及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系统开发中涉及到的技术,其次分析了系统的功能需求,并进一步研究了系统关键功能的设计。  相似文献   
106.
创造力包含创造的灵感和创造的实施,在艺术设计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个性变量、动机变量、社会变量是影响艺术设计中创造力的三大因素,只有充分发挥变量的积极作用,才能使创造力在艺术设计中释放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07.
行动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以任务设计为核心的“以写促学”外语教学法对教师专业发展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8.
在界定篮球运动本质的基础上,联系篮球运动的实践,阐明了篮球运动战术的特征及其功能,其目的在于推动篮球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9.
针对跳远助跑、起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优选出既有利于学生较快地掌握跳远助跑、起跳技术,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助跑速度和跳跃能力的练习手段用于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10.
In light of the prevalent use of e-mail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researchers have highlighted the need to assess its uses and effects. Relying on the research and thinking of teacher immediacy and extra-class communication, we developed a scale that measures those e-mail message strategies that influence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communicate online with their teachers. Next, we isolated those reasons that students use e-mail to interact with their teachers: (1) to clarify course material and procedures, (2) as a means of efficient communication, and (3) for personal/social reasons. Finally, we examine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gender and ethnicity, and history of e-mail use that may (or may not) influence their attitudes toward e-mail exchanges with teach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