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91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2篇
信息传播   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丁声树先生是我国名语言学家,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方言组主任、词典室主任,《中国语》杂志主编,《现代汉语词典》第二任主编。本作在丁声树先生的指导下工作、学习20余年,本是作对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与做人的回忆,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丁声树先生的述情况及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二、丁声树先生的无形论及其在学术上的贡献;三、丁声树先生作为一代学术大师未能写出更多论的原因;四、丁声树先生的治学之道;五、丁声树先生在为人处世方面的一些情况,包括对祖国、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热爱、对老师的尊敬、对学生在学术上的培养和在生活上的关怀、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的批评、在革时期对极左路线的无言反抗,以及丁声树先生的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82.
现代文学“向左转”是中国现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现象,而民俗叙事始终主动参与并推动此进程。丁玲是其中转得顺利成功的典型作家。在文学书写的过程中,丁玲始终以女性的视角,采撷婚姻民俗参与作品叙事,赋予作品以生活质感和历史厚重感,为我们总结现代文学宏大叙事中的婚姻民俗参与范式提供了极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83.
清代孔氏翰林院五经博士分为南北两宗:北宗五经博士主要由衍圣公次子承袭,主述圣子思祀事;南宗五经博士主要由嫡长子承袭,主衢州庙祀。由于其设置有崇儒重道之意,因此,五经博士的告退及丁忧都有一套严格且固定的程序。告退的原因不仅仅限于病故,还有现任五经博士年老生病不能主持祀事或获得其他身份等原因。丁忧不仅是传统礼制的体现,也是古人对孝道的尊重。圣贤后裔五经博士享有免差徭等各种优待,当应袭嫡长子孙因故具亡时,容易出现争袭的现象。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是中国文化的底蕴和国魂之所在,崇礼圣哲、优礼圣裔正是彰显了对文明的皈依和道统的承继。  相似文献   
84.
丁玲小说创作在思想内容方面表现出深刻的现代精神。最突出的表现有以下两点:1.早期创作中,丁玲从女性视点出发,以真实纯粹的女性体验与感悟,分析社会、评判异性、同时更深刻地反现自身,通过莎菲型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呈现给读者一个本真的、赤裸裸的女性情绪天地,展示出“五四”后一代女性追求光明与理想的现代姿态,透露出一种意气凌云的女性主体意识。2.40年代初期在延安创作的小说中,丁玲则以一个社会政治运动的自觉参与者与思考者的身份,以开阔的视野,对妇妇解放与民族、社会解放的关系,知识分子与的改造与农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作了深层的思考,以敏锐的感觉与卓越的艺术胆识,针砭了革命队伍内部落后的思想意识,表现了独到而又深邃的艺术慧眼和超前意识。  相似文献   
85.
丁西林是一位出色的喜剧作家,他最后创作的《妙峰山》现实针对性强,剧情起伏变化大,人物机智幽默,充分体现了其喜剧特色。  相似文献   
86.
韩国著名学者丁若镛(1762-1836)是一位具有批判精神的思想家。他的“仁学观”认为:孝者“仁之本”;仁者“人伦之成德”;仁者“行事”而后成之“人德”;仁的终极根源在天,而天赋予人以自主性。丁氏的“仁学”思想摆脱宋明儒家的“心性”之学,建立儒学的伦理本位,具有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征。  相似文献   
87.
关于明代状元丁显的生卒年《明史》等早期史料均未载,近年出现的一些纸质及网络文献却提供了不同说法,但都不是很可靠,文章结合古今各种说法进行辨析后,认为丁显生卒年应分别为公元1358年和公元1398年。  相似文献   
88.
夏绿蒂·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丁玲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虽然她们产生时代不同,国家、民族各异,但在创作方面却有很多相一致的地方。比如,身为女性作家,她们的作品中都表现出强烈的女性独立意识;身为有影响的一代知识分子,对国家、社会都表现出庄严的责任感;而且,做为才华横溢的女性,在创作的过程中显示出超人的创作激情。  相似文献   
89.
丁玲挟"女"字闯入文坛,她的创作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的深切关注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延安时期,丁玲着力于特殊年代女性形象的刻画与塑造,从另一种角度解读了女性的生存状态与时代认知。本文主要从女性与革命政治、女性坚韧不屈的生命潜力、对传统贞节观的反拨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0.
1979年后,丁玲试图为自己背负的历史问题平反,但遭遇了来自文学领导体制核心的周扬一方的强大阻力。1984年中央组织部颁发《关于为丁玲同志恢复名誉的通知》,丁玲历史问题得到彻底平反。为了这个结果,丁玲做出了巨大努力,这些努力对“晚年丁玲”形象发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