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1.
《包法利夫人》描述了女主人公一生为了追求虚无的浪漫爱情生活,最后因债务缠身,无力解脱而服毒自尽的过程。通过作者使用的叙事人称手段来探讨主人公悲剧命运,对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伟大著作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维索尔伦的语用顺应论为指导,从语境因素、语言结构、动态顺应等维度举例比较分析简·奥斯汀的代表作——《爱玛》两个中文版本:张经浩译本和孙致礼译本,由此探讨在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为了使目的语读者更好地理解原著是如何做出一系列语言选择以顺应原语和目的语的语言和文化。  相似文献   
13.
骆谋贝 《运城学院学报》2012,30(1):61-63,77
简·奥斯汀历来被人们称为十九世纪初最伟大的英国女作家。《爱玛》更是奥斯汀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反讽手法的运用是这部小说在创作手法上的显著特色,包括语言反讽、情景反讽和戏剧性反讽。通过多重反讽手法的运用,奥斯汀批判了当时人们的思想状况和婚姻现状。  相似文献   
14.
Jane Austen (1775-1817) is a British novelist, she began writing from 20 years old. Her most famous novel is Emma. In the novel, Jane Austen analyzes images of ladies in Emma. It mainly analyzes the ...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的《爱玛》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其最受争议的一部作品。通过对爱玛这位女主人公的人物刻画和性格特点尝试分析和研究,看简奥斯丁如何刻画出了一个不完美的不同于传统意义完美性格的女主人公形象,以及通过对爱玛与简奥斯丁的性格,社会环境以及她们对婚姻的态度的分析,从中得出结论:奥斯丁与爱玛的相似性——爱玛就是奥斯丁。  相似文献   
16.
爱玛的爱情始于诗意的幻想,终于堕落的欲望。她一辈子以“爱”为理想和人生寄托,可在实践“爱”的过程中却逐渐迷失于情欲的满足和物欲的享受,与追求爱情的初衷背道而驰。爱玛对爱情的认识存在误区,她的爱情悲剧实质是异化的悲剧,即把爱的实现建立在物欲和情欲的满足之上,结果物化了爱情,也物化了自己,最终变成男权社会的牺牲品。她的爱情观及其实践对当代女性同样具有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包法利夫人》反映女性对独立人格的追求、对男权专制婚姻的反抗,其悲剧性蕴涵深刻的人文意义。但从另一方面看,又有不少批评家指责福楼拜宣传主人公爱玛道德沦丧、堕落淫秽的生活方式。毁誉之争历久不衰,究其缘由,争议在本质上为自由与道德的历史性之争。  相似文献   
18.
胡波莲 《培训与研究》2007,24(11):30-31,34
爱玛在现实和艺术的混淆中来进行"自我造型",爱玛按照男性的文化范本来实行"自我造型",其结果只能是女性心灵的异化与生存的毁灭,女性的性别正是在这样的"自我造型"过程中被纳入父权制文化;爱玛的角色反叛使爱玛成为父权制文化的破坏者与灾难制造者,所以她被界定为妖女或恶魔;爱玛倾注一身的热情去追寻灵肉一致的爱情,获得的只是人格的分裂与死亡的宿命。  相似文献   
19.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简·奥斯汀一直关注英国女性面临的婚姻、爱情、教育等问题,在《爱玛》和《傲慢与偏见》这两部小说中,奥斯汀以其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入微的描述向读者再现了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教育状况.在男性统治的18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女性的社会定位是“好妻子,好母亲”,她们主要的出路是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获得体面的婚姻,她们接受教育的途径主要是家庭或寄宿学校,而她们所学的知识或技艺只是一种婚姻市场所需要的装饰品,既肤浅又无用.  相似文献   
20.
运用语用学中的合作原则与会话含义、礼貌原则以及面子理论,以英国作家简.奥斯丁的小说《爱玛》中的部分典型人物对话为例,可以剖析其中丰富的的会话含义,分析人物有意违背合作原则的原因,从而为读者展现人物性格。语用学理论运用于文学作品分析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