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32篇
科学研究   18篇
体育   27篇
综合类   4篇
信息传播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通过对福州城市足球联赛进行分析研究,以达到推动联赛开展,促进福州市民间足球运动的发展为目的,并对其他地区足球民间组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2.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对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提出的重要课题。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基础 ;由此出发 ,可以对福州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一总体评价  相似文献   
73.
福州市的招商引资面临经济形势好转、网络经济发展迅猛、即将加入WTO的挑战等新的经济环境 ,必须立足于招商引资的现状 ,拓展招商引资的新思路 ,实现吸引外资的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74.
略论知识经济与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本文结合知识经济内涵 ,分析了福州 (马尾 )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条件 ,探讨了其发展战略及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5.
19世纪中叶,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来华传教,并在福州逗留14余年,其《中国人的社会生活》一书详细地记载了福州社会生活与习俗的方方面面,尤其在详尽地描绘了晚清闽都的丧葬习俗。作为他者对异质文化的考察,卢公明的考察与书写为研究晚清闽都的民间信仰状况提供了较为翔实的史料,也从另一视角为研究者审视本者文化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76.
林章是明代后期福州文人群体中的一员,是晋安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作在当时已经得到广泛赞誉。作为一个传奇式文人,坎壈多难的经历和磊落嶔奇的个性,使他在学唐宗唐的诗风中能有所超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酸楚凄惋、沉雄悲壮的诗风。勾勒描画林章其人、整理评价其作品,可作后世为人为文的有益借鉴,可借以窥福州地域文学发展之一隅。  相似文献   
77.
海峡西岸,凸显了福建重要的地理位置。以此为背景,从福州城市形象宣传的媒介运用现状入手,深入分析其媒介运用策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加强城市自身建设、明确城市定位、举行品牌会展活动、弘扬城市名人文化以及利用新媒体等对策,为福州城市形象塑造和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指出同城化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福州、莆田、宁德三市同城化中产业结构调整的角度入手,讨论三地产业发展状况,认为福州市第三产业发展比重比较大,莆田市第二产业比重较大,宁德市第一产业占比仍然较大,第二产业发展规模不够。针对研究结果,建议在同城化过程中,福州市应往服务型城市发展,适当转移一些高耗能产业到莆田和宁德两地;莆田市可巩固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宁德市则应发挥第一产业优势,加强第二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79.
台湾与福州之间,由于地理相近及行政上的隶属关系,人员与事务往来密切,尤其在科举考试中,因福建乡试考场设在福州,大批台湾士子如期来省会应试,福州因此成为闽台科举考试的中心。台湾士子对于福州的热爱与向往,既有师生、同学之间的人情交谊与学问切磋,也有为仕途、功名的攀登与拼搏。到福州赴考的台湾士子,都对福州留下了深刻印象,福州成为了台湾士子心目中向往的科考圣地与发迹福地。  相似文献   
80.
林艳 《图书情报工作》2021,65(14):67-73
[目的/意义] 公共图书馆如何将信息资源、用户服务和技术体系建设相融合是文旅融合时代背景下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方法/过程] 基于国家相关政策与研究现状,聚焦文旅融合业务体系建设和实际应用,从图书馆项目实践案例出发,分析文旅融合在公共图书馆的业务模式和实际意义。[结果/结论] 通过信息资源建设、用户服务建设、技术系统建设3个方面来构建福州市图书馆"+旅游"的业务体系。该体系以多形态的资源库建设,多渠道的活动推广、多方位的技术保障来探索地方特色的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业务模式,从而为现代公共图书馆文旅融合的可行性、创新性、实用性提供参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