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20篇
教育   386篇
科学研究   75篇
体育   252篇
综合类   119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7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circadian rhythm on neuromuscular responses and kinematics related to physical tennis performance, after a standardised warm-up, 13 highly competitive male tennis players were tested twice for serve velocity/accuracy (SVA), countermovement vertical jump (CMJ), isometric handgrip strength (IS), agility T-test (AGIL) and a 10-m sprint (10-m RUN). In a randomised, counter-balance order, tennis players underwent the test battery twice, either in the morning (i.e., AM; 9:00 h) and in the afternoon (i.e., PM; 16:30 h). Paired t-tests were used to analyse differences due to time-of-day in performance variables. Comparison of morning versus afternoon testing revealed that SVA (168.5 ± 6.5 vs. 175.2 ± 6.1 km · h?1; P = 0.003; effect size [ES] = 1.07), CMJ (32.2 ± 0.9 vs. 33.7 ± 1.1 cm; P = 0.018; ES = 1.46), AGIL (10.14 ± 0.1 vs. 9.91 ± 0.2 s; P = 0.007; ES = 1.23) and 10-m RUN time (1.74 ± 0.1 vs. 1.69 ± 0.1 s; P = 0.021; ES = 0.67) were significantly blunted during the morning testing. However, IS was not affected by time-of-day (P = 0.891). Thus, tennis performance may be reduced when competing in the morning in comparison to early evening. Therefore, coaches and tennis players should focus on schedule the SVA, power, speed and agility training sessions in the afternoon.  相似文献   
42.
对劳剑峰九运会决赛最佳跳次的技术录像进行解析,结合专项理论并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统计数据对比,得出: 1. 适宜增加起跳阶段的水平速度损失率,从而加大腾起角度,使起跳离地瞬间的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匹配更加合理,是改善起跳效果和提高成绩的重要途径.2. 改善起跳阶段的技术,减小着地脚和起跳阶段的扇面角,增大离地角是技术改进的方向.3. 加强膝关节快速用力条件下的退让式收缩能力和克制性收缩力量是专项力量训练的重点.  相似文献   
43.
通过对部分中国和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在三跳起跳瞬间(含上板瞬间)速度变化的分析对比,同时分析了在运动员的三跳中水平速度对三跳比例的影响,并结合三级跳远的专项理论,研究认为,相对于外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中国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上板速度较低、三跳中水平速度利用率较低,在第3跳时又未能获得足够的垂直速度,并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4.
本文从位形空间的牛顿第二定律出发,导出速度空间的一个守恒量,并且证明了在有心力场中存在这一守恒量.  相似文献   
45.
从体育哲学的时空辩证角度出发、在前人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上,通过献资料法,对武术格斗运动的对空辩证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以指导武术格斗的实践运动。  相似文献   
46.
摘要:针对我国男女三级跳运动员的技术数据,通过调整运动员起跳时速度转换系数,模拟运动员可以达到最好成绩的三跳比例和技术类型,从而了解技术类型和速度转换系数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研究采用平面摄像与解析的方法,选取我国三级跳运动员男子7名和女子6名的比赛技术数据进行分析。应用Yu(1999)开发的三级跳模型对不同速度转换系数条件下3次跳跃距离进行模拟,分析每名运动员能够获得的最远实际三跳距离,以及相关的最佳跳跃技术类型和速度转换系数。结果显示,研究中的运动员存在可达到最大三跳距离的最佳三跳比例策略,如采用最佳三跳比例策略,可使比赛成绩平均提高70厘米以上。速度转换系数会影响最佳三跳比例。运动员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尽量减少损伤危险的基础上选择可以达到最大三跳远度的最佳三跳比例。  相似文献   
47.
利用Con-Trex等速肌力测试与训练系统,以180°/s、120°/s、60°/s的3种角速度对13名男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和13名女子优秀自行车运动员左腿髋关节进行等速向心收缩测试。获得了相应的等速向心收缩的伸屈肌峰值力矩、伸屈肌总功、伸屈肌平均功率等指标,并结合项目特点分析各角速度下指标的差异。  相似文献   
48.
蓝永康 《中国科技信息》2011,(11):46+38-46,38
分析了速度概念的起源、目的和意义,并从匀速运动的速度定义式中揭开了时间引入物理学中的深刻含义,即定义式中的时间就是一种假想的、抽象的匀速运动。从瞬时速度的定义中发现,描述客观运动的物理量只能反映运动的某个属性,并不是整个运动本身。进一步分析了用动量和动能来量度运动的意义。  相似文献   
49.
计时类运动项目速度节奏的类型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郜卫峰 《体育科学》2011,31(5):91-97
速度节奏与计时类运动项目成绩密切相关。综述近期有关速度节奏的相关文献,将计时类比赛中常用的节奏类型分为6种:全冲节奏、快起节奏、慢起节奏、匀速节奏、抛物线型节奏和变换节奏,并从能量代谢的角度探讨了不同类型速度节奏的特点。研究表明,比赛时采取某种速度节奏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动用运动能源储备;运动性疲劳理论并不能圆满地解释运动中速度变化的原因,速度节奏的产生更可能是基于生理、心理、运动经验等因素的复杂联系,由运动员主观进行调节的结果。  相似文献   
50.
理论分析了光束具有的自旋角动量传递给晶体并导致其旋转的机理。并以碳酸钙粒子为例从理论上的分析了有效功率,粒子形状和大小,以及粘滞系数对旋转角速度的影响。对实验中如何提高晶体旋转角速度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