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4篇
教育   1030篇
科学研究   66篇
各国文化   33篇
体育   32篇
综合类   58篇
信息传播   12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77篇
  2013年   116篇
  2012年   110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本文在对《红楼梦》中数字成语的考察基础上,较为深入地分析、比较了杨、霍英译本中数字成语的翻译译例.分析发现,杨、霍译本中对数字成语主要采取意译法和直译法,直译法译例中还可分为完全直译和部分直译等.对数字成语的翻译方法的考察从另一角度佐证了两位译者的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的使用倾向.  相似文献   
102.
ABSTRACT

This study builds on research which contends that just as effective principals must lead across a broad purview of responsibilities in order to build successful schools, so too must middle leaders. Decentralisation of school management has resulted in an expansion of school principals’ responsibilities, contributing to a further distribution of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y to middle leaders. This conception of middle leadership requires a shift in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middle leaders’ work. There is vast potential for middle leaders to contribute to their schools beyond subject administration, yet the research base yields limited insight on such work and on how middle leaders can be supported to accomplish it. This research finds that middle leaders who expand their leadership responsibilities do so in contexts that utilise school mission, policy enactment and organisational design as platforms for enhanced middle leadership.  相似文献   
103.
An attempt was made to formulate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of leadership forces in school organisations, which includes bureaucratic linkage, cultural linkage, tight coupling and loose coupling. Two instruments, the School Values Inventory (SVI) and the Teachers' School Life Questionnaire (TSLQ), were created and developed for this study to assess the administrative values espoused by principals and teachers' feelings about school life. Based on data collected from 1395 teachers from a randomly selected sample of 39 secondary schools in Hong Kong, the four scales of leadership forces in secondary schools were confirmed. Findings show that cultural linkage and loose coupling were the most effective leadership forces to bind people together within schools, tight coupling the next, but the use of bureaucratic linkage was controversial.  相似文献   
104.
政府财政资助政策主要是解决学前教育发展所需的资金问题,它在学前教育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学前教育发展的高水平和高质量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和财政投入,而两地在对学前教育机构、幼儿教师、幼儿及其家庭的资助方面各有特色。开展港台地区学前教育财政资助政策比较研究对于推动内地学前教育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5.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成就的高峰,目前已有多个译本,其中备受推崇的当属霍克斯与杨宪益的两个全译本。总体来说,两个译本传神达意,受到大批读者、学者、专家的追捧。然而,通过认真比读双译本与原作,发现均存在不少误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译者对理解原文的忽视。该文以两个全英译本的第二十八回为例,从字词层面、引申层面、背景文化层面来探讨其中由于理解不充分出现的各种误译,从而分析理解在翻译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06.
本文主要是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登上中国文坛的女作家萧红的《生死场》和《呼兰河传》两部作品进行的比较研究,运用平行研究方法,以女性视角切入。在《呼兰河传》中,萧红的着力点不再是《生死场》中男女性别间的对抗,而是转移到整个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以及女性自身思想局限,启发我们认识到女性真正的觉醒和解放包含着社会的、文化的以及性别自身的许多层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7.
2013年3月,主题为"让人才全球流动--资历架构国际会议"在香港举行,来自世界4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会议旨在探讨资历架构在终身学习及人力资源发展中的角色和作用。所谓资历架构(Qualifications Framework,简称QF),是一个跨界别的资历等级制度,用以整理和支持主流教育、职业培训和持续进修方面的资历。资历架构建设是终身学习与继续教育的基础性工程,必须依靠质量保证机制来保障。世界各国和地区在资历架构和质量保证方面的经验,为我们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了很多启示。目前,中国内地的普通高校继续教育部门、职业院校、开放大学把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作为改革发展、制度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终身教育的"立交桥"与包括澳大利亚和香港特区在内的多个国家、地区所实施的资历架构异曲同工,都需要以质量为基础,注重评价标准的制定,强调学习成果的评价,以能力和成效为本;需要跨部门、跨行业的多方合作才能实现;需要跨国、跨地区的多方对接才能凸显其价值。  相似文献   
108.
洪深在遭遇国民党当局逼迫、恋爱和友谊受到多重打击之后,自1934年9月至1936年3月应聘国立山东大学教授。在青岛,洪深教学授课之余,孜孜于戏剧和电影剧本创作,发表了许多文艺理论文章。在洪深的指导下,山大话剧社、戏剧团相继成立,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带动影响了岛城戏剧的发展。1935年,洪深以家族生活背景为基础的电影剧本《劫后桃花》在青岛拍摄。洪深在1936年春青岛的学潮中,公开承担责任并毅然辞去教职,从此告别青岛。  相似文献   
109.
演讲语篇蕴含着演讲者的情感、态度和立场,Martin的评价理论提供了对其进行语篇分析的新理论框架。本研究基于评价理论视角,以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为背景,以历任香港特首就职演讲辞为语料,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尝试从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视角挖掘演讲辞背后的情感、态度和立场,并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110.
萧红作为一位以个体生命体验创作的天才作家,她的自叙体散文对于了解萧红的创作心理与创作情感,以及个人生活,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试以萧红的自叙体散文为研究对象,尤以《商市街》为主要分析文本,以女性主义的视角分析萧红对"乞妇"这一"身份"的自我认同,探索萧红对"乞妇"身份的接受历程,对女性"女儿""妻子""母亲"三重社会身份的放弃,以实现对男权主流社会的反叛和对男性主流文学的疏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