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教育   2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美国讲稿》为切入点,我们考察发现卡尔维诺小说诗学植根于欧洲文学传统。论文剖析了卡尔维诺提出陌生化诗学的原因及其主要内容。卡尔维诺提倡的陌生化就是反讽式地借用过去的文学经典,不断推陈出新,将世界描述成原初的样子、将对象描述成本来的面貌。陌生化诗学,在《宇宙奇趣》中得到了成功的运用,通过文体的陌生化、叙事视角和主题的陌生化,它不仅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宇宙、认识了自己,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镇定、自信、近乎不可思议的小说家卡尔维诺。  相似文献   
12.
《分成两半的子爵》这部作品充分运用结构主义的二元对立原则,设置一系列的二元对立关系,用以揭示世界的矛盾、对立和现代人的精神分裂的普遍性。同时,作品通过两个半子爵对立行为的背谬的因果关系的展示,呈现人的生存的荒诞性。但作者面对人类这种生存处境的态度是积极的:以整合弥补人的精神分裂与缺失,以自由选择反抗荒诞。  相似文献   
13.
文章以卡尔维诺的小说《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为研究文本,以佛克马的后现代主义理论为理论支撑,从语义场这一特定视角来论述小说后现代叙事代码的运用。通过存在于文本中的五个语义场——同化、加倍与排列、感觉、运动、机械化,探索卡尔维诺对小说形式创新所做的努力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14.
卡尔维诺的《寒冬夜行人》消解了作者中心与文本中心,打破了虚构域与现实域的界限,将处于历时状态的行动素置于共时层面,最终颠覆了现代小说的成规。这一叙事实践与罗兰·巴特、德里达等的解构策略之间构成了某种互文关系,而读者却也不难从中发现诸多不可被消解的踪迹与界限。卡尔维诺正是在突围与界限的张力中拓展了小说这一文类在后现代主义语境下的叙事潜能。  相似文献   
15.
卡尔维诺微型小说<黑羊>在对旧的伦理秩序的破灭、新的伦理秩序的建立的描绘中,对小说里"诚实人"的质疑中,较集中地反映了寓言所具有的特点,即故事不能复杂、叙述人不带感情色彩和不表现人物复杂的心理感受.  相似文献   
16.
对后现代主义的解读众说纷纭,时至今日,它还是人们津津乐道的对象,当下BOBO族的出现更是引发了人们对后现代主义进一步探讨的兴趣。本文结合卡尔维诺的作品,分析了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元叙事、不确定性、互文性和游戏性等特征,并对后现代语境下现代人的生存境况进行了解析,以探寻后现代主义独特的文化魅力。  相似文献   
17.
《我不是潘金莲》是刘震云自《一句顶一万句》获得茅盾文学奖之后发表的第一部的长篇小说,面对坚硬的当下现实,刘震云在文本中实现了轻盈的超越,通过在文本中营造的“轻”的氛围,作品获得了一种“象征性价值”,成功地探讨了生存之“重”。  相似文献   
18.
卡尔维诺的"轻逸"理论集中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上的立场:从一个智慧的"俯视"角度去观察沉重的、把我们裹得越来越紧的公共和私人事务的小孔眼大网般的威迫——生活;然而,面对这个"小孔眼大网般的胁迫",《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里的一些人物却用自己的生命不断地冲破这些束缚,"俯视"生活,智慧生活,呈现出相似而又相异的生命特色。  相似文献   
19.
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的小说《我们的祖先》从多方面体现了作家的童话旨趣,文章从童话之幻、童话之善、童话之美三个方面解读了卡尔维诺在《我们的祖先》中的童话追求,以期能够更深入地领略作家独特的艺术境地。  相似文献   
20.
意大利当代小说家卡尔维诺对小说“主题”的高度自觉表现在两个方面:主题的多样性,它反映了作家对主题丰富、主题的层次或主题间关系紧密、“百科全书”式的小说的自觉追求;主题的“开放性”或“延伸性,”它是作家对“不确定性”、“可能性”的确认。这一自觉反映出作家的小说观念,即将“轻”视为以哲学和科学为依据的观察世界的方式,以“轻”载“重”(探寻解释世界、建立秩序的“可能”,(以“轻”化“重”(涵纳诸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