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0篇
教育   82篇
综合类   2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梁衡的人格文化散文,将犀利的笔触深入到人的灵魂深处,以平民心态和百姓眼光为基本标尺,通过艺术视角的观照和哲理思辨的运用,深刻地透析生命的本质意义和人格的博大内涵,在当代文学画廊中独树一帜;作者在这一领域的缜密思考和大胆而成功的艺术实践,是具有开拓性意义的。  相似文献   
72.
于变动不居、川流不息的人类生活领域把捉恒定性的因素,在森罗万象、歧义丛生的现象感官世界探寻、构筑具有普遍性、超越性的精神空间,这是梁实秋文论建构的一个基本思路,也由此决定了他理论建构的反现代性品质。而梁实秋文论思想的这种反现代性品质在其文学本质论、批评论、文体论等方面都有明显的表现。  相似文献   
73.
梁漱溟在佛土与世阎的选择折射了他斯面临的人生与社会的矛盾。他通过个人的整合最终使儒家的实践理想和佛教的佛土情怀取得了一致的目标,同时也为中国文化寻找到了新的方向和定位。  相似文献   
74.
当代著名小说《红旗谱》在大学课堂讲授时,用多媒体教学能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它的课件制作可分为三个步骤“教案安排”,“资料加工”,和“课件生成”。每一个步骤在其具体制作时,都有一些必须注意的地方。全课件共约调用150个Authorware图标,课件总容量为220M。  相似文献   
75.
梁启超先生的《饮冰室诗话》、《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等文章 ,以其对“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的倡导 ,启动了中国写作理论的现代转型 ,而且以其《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这部讲授作文法之好书 ,为当时以及后人提供了提高写作能力的钥匙  相似文献   
76.
近代以来的文化传播赋予了言论界骄子梁启超学术经历“多变”的性格。这种传播的演进从某种意义上说亦是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形成历程,从启蒙教育到戊戌维新是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肇始阶段;以1902年为界标,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开始形成;梁启超中西合璧学术思想的成熟期当在其欧洲游历后。  相似文献   
77.
毕淑敏的小说充满震撼人心的"死",几乎无"死"不成书。但是,毕淑敏对死亡的独特展示、独特视角和独特理解,却是深深地含着她对人文关怀的追求和对生命本身的思索。她的这种反传统的挑战性不仅实现了作品审美的非功利性,更肩负起了人文关怀的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8.
梁辰鱼《浣纱记》用韵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辰鱼是明代嘉靖年间重要的戏曲家,其作品《浣纱记》相传是昆剧的奠基之作。明代及近代曲论家对《浣纱记》用韵有不同的看法。运用韵脚字归纳法对《浣纱记》45出、341支曲子的用韵情况做详尽的考察后,共得出21韵部:东钟、江阳、寒山、桓欢、先天、庚青、真文、侵寻、支思、齐微、鱼模、歌戈、车遮、家麻、皆来、萧豪、尤侯、敌国、独曲、列接、落索。分析这21韵部韵脚字,可见梁氏作曲时是尽量遵照《中原音韵》的,一些出韵的地方是作者方音的自然流露。  相似文献   
79.
梁漱溟身处动荡不安的社会变革时期,对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有切身体会和深刻感悟。他在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影响,除了他的东西文化观之外,还在于他那独具风格的文化历史哲学思想。动力论、主体论、认识论、人物论和历史观充分展现了梁漱溟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毕生求索,以及对人类未来走向的深沉之思。加强这方面的理论探讨,可以拓宽梁漱溟思想研究的视阈。  相似文献   
80.
梁启超的墨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启超使用中国整理古典文献的传统方法,更使用世界不同逻辑传统比较研究的创新方法,正确校释墨辩,揭示墨家逻辑的性质、价值和意义。梁启超的墨辩研究,使墨辩由死变活,是新旧墨辩的分水岭与里程碑。这是梁氏墨辩研究在中国逻辑史上的关键性意义。运用现代科学方法,创造性诠释墨辩,把墨辩改造转型为人们的思维工具之一,是当代传统文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