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6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51篇
教育   1719篇
科学研究   316篇
各国文化   3篇
体育   134篇
综合类   8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66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212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183篇
  2011年   235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84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44篇
  2005年   141篇
  2004年   125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70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自动走向佛门是精神解脱,被动走向佛门是精神禁锢。妙玉“身在佛门,心系红尘”,其情感矛盾的变化折射出她人生思想的变化历程,反映了佛性与人性在其心中地位的转换。人性的复醒,使妙玉对红尘生活的向往与日俱增,她背负着沉重的精神枷锁,步履艰难地迈向世俗世界。妙玉在人性与佛性的门缝中呻吟、挣扎,最终被佛性与人性两扇大门挤扁了,磨碎了。  相似文献   
42.
基于网络课件的标准应用及界定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远程教育标准对发展网络远程教育、教学起到了规范和指导的作用,但诸多标准尚处于雏形或发展之中,有许多有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该文立足于网络课件制作、编列、播放的全过程,从功能上就相关的一系列标准应用及如何对其界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是目前高校面临的主要问题,改革教学手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实效性刻不容缓。文章就改革教学手段方面,谈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意义与应用。  相似文献   
44.
本文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着重调查并分析了少数民族预科学生学习汉语和汉文化的兴趣及兴趣的持久性。预科学生对汉语感兴趣的首要因素是社会影响,而对汉文化感兴趣则主要是基于自身利益和求知。  相似文献   
45.
介绍了炼钢瓦铁合金专业“2121”产学合作教育改革中关于技术基础课《冶金物化原理》课程的改革实践。  相似文献   
46.
临沧世居民族是创造临沧文化的主体,是他们在开发临沧、建设临沧的历史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是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临沧文化历史源远流长,肇始于澜沧江干流及其支流的新石器文化,历经沧桑,明清之际发展成为包括多元民族文化、移民文化、边地文化、跨境文化、以山地文化为主的内陆文化共同构成的地方文化。  相似文献   
47.
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的传播能力,提高网络学术期刊的发行质量,针对网络学术期刊的特点,围绕其发行与传播环境,并结合对2015年我国SCI收录期刊的实证分析,提出提升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对策。网络学术期刊传播能力的提升,需要编辑树立互联网思维,需要建立健全多渠道的发行途径,重视标识符的使用以及重视挖掘语义出版等新出版模式。学术期刊的发展应顺应时代潮流,新元素和新出版模式的使用将成为网络学术期刊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48.
通过对上好足球选项课中可通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思考、研究与分析,并根据自己在该教学课中所做的一些尝试,提出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快乐为宗旨,把握学生实际,优化组合战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49.
《语文课程标准》以政策形式规定了语文课的课程性质,即课程的总取向。据此设计的新课标语文 教材也应体现该取向。在一套语文教材的构成中,练习系统是最能反映出课程总取向落实情况的教材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人教版新课标初中语文教材的练习系统设计进行考察,分析其语言训练功能和人文精神培 养功能二者的融合度,并与国外相关教材进行对比,可以看出该套教材对语文课程总取向的理解和实施情 况。  相似文献   
50.
本文通过作者在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实践,探讨了初中信息技术课的教学现状与意义,通过归纳、总结与分析,在新课标下实现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总目标是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有效学习模式:合作学习的组织、实施和应注意的问题。同时指出通过信息技术课的学习能够锻炼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其它学科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