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60篇
科学研究   10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9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仫佬族民间故事《潘曼的故事》反映了仫佬族以口头文本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同时具有天地和鬼神信仰的宗教心理、独特的婚姻形式及相对自由的婚姻观、反抗与拼搏的民族品格、朴实自然的审美观,以及跨地域的民族文化交流状况。  相似文献   
72.
潘岳、陆机二人在依附权贵寻求仕途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强烈的克振家声的宗族意识。潘岳出身于中下层士族门第,其依附贾谧加入鲁公"二十四友",是积极主动性的;陆机出身于江东"首望",门第较高,自恃门风优美,是故其依附贾谧、赵王伦等寻求仕途发展时,内心是矛盾而痛苦的。正是由于出身背景及家风影响的不同使得他们的附势心态亦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73.
通过张九龄<曲江集>湛序本与潘藏本的对比研究,得出如下结论:湛序本与潘藏本是同源本,与成化本关系最为密切,是成化本后刊刻年代最早的两个刻本.潘藏本直接从湛序本翻刻并改正了湛序本很多错误,是<曲江集>刘印错误最少的善刻.潘藏本不刻于广东,而应刻于福建.潘藏本非成化九年癸巳(1473)原刻,而是明嘉靖中期复刘本.  相似文献   
74.
潘之博是康有为“十大弟子”之一,一生追随康有为,与麦孟华构成康有为维新事业的“两驾马车”。他久戍军旅,戊戌变法前后致力于武装“勤王”运动,后又协助康、梁开展“运动倒袁”和“开放党禁”活动。袁世凯称帝时,入冯国璋幕府,联合各方倒袁势力。潘之博勇武雄才,忧国忧时,是近代著名的爱国猛士。  相似文献   
75.
贵州丹寨民间音乐种类繁多,尤其是排牙芒筒芦笙,非常精彩。本文从人文背景、族源传说、音乐特点等方面对排牙芒筒芦笙进行了考察,以唤起人们对苗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意识。  相似文献   
76.
依据安徽省歙县大阜村一份保存完整的潘祖同的墓志铭拓片,梳理了潘世恩后裔的一些详细世系,介绍了藏书家潘祖同的生平履历。  相似文献   
77.
邓帮云 《成都师专学报》2006,25(4):50-51,69
“盘”本是表器物的名词,后逐渐产生量词用法。本文通过对量词“盘”的分析,试图说明它在普通话与四川方言中的异同。  相似文献   
78.
杜波依斯之所以一生钟情于泛非运动,是因为他看到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与世界范围反对殖民主义之间的紧密联系。他赋予了泛非主义以实质性的内容,他在泛非主义运动中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所推进的泛非运动成为他一生中一座不朽的丰碑。  相似文献   
79.
西江文化是珠江文化的主流之一,具有鲜明的山水、平民化等特色。其现代化走向在构建泛珠三角区域文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文化品牌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80.
潘光旦是现代中国人才研究的代表性人物,在人才学史上是一座高峰,有重要的学术影响。他有明确的人才研究意识,也有持续的人才研究行动,写作了不少人才研究论著,提出了原料、培养、出路、维持四者构成的人才问题框架,形成了"选择—分布"的宏观人才理论和"遗传定程度、环境定方向"的微观人才理论,并基于"人文生物学"的视角,从民族振兴和演化竞争的角度出发,针对解决当时中国人才消竭、缺乏等问题,提出了优生、教育、甄别等对策。他运用家谱、图示、比较等实证方法对艺术人才、地方人才等对象开展了深入研究,强调了遗传在人才形成中的作用。当然,他过于强调遗传对人才的作用,也有其局限和片面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