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59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6篇
信息传播   5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高校学生外出租房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探究产生高校学生在外租房现象的原因,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措施,将有力的促进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有序进行.  相似文献   
32.
基于内外部因素分析"女生优势现象"的成因与作用机制,为当前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相关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3.
从苏轼生命流程与东坡化现象的视角切入,揭示了东坡“贪恋圣世”,“得共中原”,视葬地“类蜀之峨眉山”而“喜其风土”,向往“皇天后土”,“还千古英灵之气”等深蕴的化内涵,从而认定东坡嘱葬嵩阳小峨眉乃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34.
题目是一种语言现象,有其自身所固有的结构规律与特点。作为文章有机组成部分的题目,因其包含着文章的中心思想、写作对象、写作范围和写作方法,结合题目内容对其语法结构形式进行类型划分与审题研究,了解其总体情况,掌握其结构规律、特点以及有关审题的统一标准1、方法和要求,可以避免传统审题做法中存在的许多弊病,使我们走上科学的审题之路,有助于读写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相似文献   
35.
英语中有许多形式肯定却意义否定的语言现象,其中有一些结构,单词和短语可采用“正反译”这种翻译技巧译成汉语的否定句。本文对这类技巧的翻译作了一个简单的概括和分析。  相似文献   
36.
"关系主义现象"作为一个历时性范畴,在农耕社会表现为伦理本位,在近现代社会表现为"伦理与市场混合主导"取向;作为社会和文化现象,"关系主义"根植于中国传统社会心理的深层结构,是集体生活中一种共有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并表现为一定的社会行为模式;作为一种先行存在物,"关系"对人的社会行为具有主导性,直接影响和支配着人们的社会行为选择;"关系主义"又是中国社会运行中最为基本的"潜规则",它与"显规则"并行,常常结合在一起发挥作用,构成了中国人独特的行动逻辑准则。面对泛滥的"关系主义现象",我们应当坚持批判的立场,通过强化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从源头上消除"关系主义现象"发生的社会和文化土壤。  相似文献   
37.
剖析了南通区域文化的特征,从中探寻奥运冠军"南通现象"产生的文化动因。研究认为,独特的地缘文化是奥运冠军"南通现象"形成的文化土壤;厚重的体育历史传统为奥运冠军"南通现象"的形成培育了文化基因;有序的环境文化是奥运冠军"南通现象"产生的文化养分;繁荣的群众体育文化是奥运冠军"南通现象"产生的文化基石;富足的体育精神文化是奥运冠军"南通现象"产生的核心驱动力。  相似文献   
38.
李希周  何美娟 《体育学刊》2002,9(5):113-115
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拔河现象”是指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的一种矛盾现象。它的产生主要有大纲、教材对体育教学的制约;师生对体育教学所追求的目标的差距;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不大等原因。因而解决“拔河现象”必须要在体育教学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体育教学大纲、教材宜多纲多本;要更新观念,改变教法,加大体育教学改革的力度;初中体育教学游戏化,高中体育教学选项化,是一种可供选择的体育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39.
在教育史上,教育改革中存在若干“跷跷板现象”,检视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实践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就会发现我们的学校教育亟待走出此等泥沼,探讨如何走出现象怪圈,减少新课改过程中的离心力,减少无谓的能源浪费,使之进入健康良性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0.
Extant U.S. research shows that when a persuader’s initial message is rebuffed, the next requesting message will tend to be ruder and more aggressive than the initial appeal. The robustness of these results has rarely been tested cross-culturally. Using conversational constraints theory, we further explicate implicit theories by investigating the perceived importance of constraints of re-requesting styles across two cultural-linguistic groups (i.e., Korean and American English speakers). Consistent with the “rebuff phenomen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people rated the task constraint (“clarity”) as significantly more important, and the three face-related constraints (“concern for the other’s feelings,” “minimizing imposition,” and “avoiding negative evaluation”) as significantly less important for the second-attempt requesting than for the initial requesting. Some of these tendencies were more pronounced among American English speakers than among Korean speake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