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2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34篇
教育   1035篇
科学研究   363篇
各国文化   17篇
体育   166篇
综合类   127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1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67篇
  2020年   70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29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34篇
  2011年   150篇
  2010年   110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02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11.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庞大的商业综合体、超级摩天大厦以及立体化交通枢纽急剧增多,城市空间的复杂性日趋凸显,建设和完善具有城市意蕴的标识环境来满足人们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是极其必要的。文章结合目前中国城市空间环境标识规划的现状,以研究标识规划中的基本视点为视角,阐述将标识与环境进行系统性规划整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2.
A three-step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based on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s proposed to improve the structure reliability and security and avoid serious accident. In the proposed method, the frequency and difference of modal curvature (DMC) are used as damage indexes. Firstly, the detection of the occurrence of damage is addressed by the frequency or the square of frequency change. Then the damage location inside the structure is measured by the DMC. Finally, with the stiffness reduction rate as a damage factor, the amount of damage is estimated by the optimization algorithm. The three-step damage identification method has been validated by conducting the simulation on a cantilever beam and the shaking table test on a submerged bridg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can effectively solve the damage identification problem in theory and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意义]从信息素养视角出发,探索公众虚假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路径,为日益严峻的虚假信息现象提供应对之策。[研究设计/方法]运用网络调研、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系统梳理了全球提升公众虚假信息甄别能力的实践和研究发展历程,列举了新闻传播、健康医疗和社会管理等场景下的虚假信息甄别实践,总结英国、美国、芬兰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分析当前全球实践与研究中面临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我国的发展之策。[结论/发现]虚假信息甄别相关研究不断深入、实践场景不断拓展。发达国家采取的政策、图书馆服务和教育等手段有效提升了公众虚假信息甄别能力。然而纵观全球,仍存在发展失衡、教学资源建设不完善、研究不够充分等问题。我国应尽快完善针对虚假信息现象的信息素养政策,开展图书馆虚假信息甄别服务,将信息素养知识融入义务教育体系。[创新/价值]丰富了信息素养相关理论研究,提出了我国公众虚假信息甄别能力的提升之策。  相似文献   
114.
以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MBTI人格测验,并采用问卷调查与Go/No-go联想测验(GNAT)两种方式了解被试的专业认同状况及其与专业认同的关系。研究发现:总体上,学前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人格类型以ESFJ(外倾感觉情感判断)、ESTJ(外倾感觉思考判断)、ISFJ(内倾上感觉情感判断)为主;被试在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上对该专业均较为认同,但有部分被试出现了外显—内隐认同分离效应;此外,人格类型与专业认同之间存在一定关联,部分人格维度可作为判断大学生专业认同状况的有效变量。  相似文献   
115.
乡规民约作为一种生于民间、出于习惯的地方性知识,是调整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乡规民约的自身内涵、云南多民族的社会特点以及当代法律的自身局限,共同为其在地区司法审判中的参照适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对具体适用的乡规民约需结合价值合理性、内容革新性以及公众认可度等方面进行综合的鉴别取舍。实质上,乡规民约适用于审判是国家对非制度化民间法的认可和民间法在现代社会的再生与再造。  相似文献   
116.
明清时期,白族名家大姓在滇西盐井区域的开发中,促进了人口、经济和文化这三大过程的整合与变化,使偏于滇西一隅的白族盐井地区民族社会进入了“略与中夏同”发展层面,为祖国西南边疆各民族的融合与国家认同作出了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17.
拥有大客户资源既可能表征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也可能传递企业的高经营风险信息。本文以2007—2018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从审计师发表持续经营审计意见(GCO)的视角,研究了企业大客户资源效应的信号传递价值。结果发现,较高的客户集中度会降低企业持续经营能力,审计师将其评估为高风险审计事项,提高了发表GCO的概率。进一步分析发现当企业失去大客户风险较低、大客户财务困境风险较小或者企业自身议价能力较强时,大客户集中度对审计师发表GCO概率的正向影响有所减弱。此外本文还发现大客户集中度引致的风险价值信息并非由于其监督动机不足所致。本文研究丰富了审计意见影响因素和客户集中度经济后果方面的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18.
随着互联网新媒体的迅猛发展,虚假信息随之泛滥,作为高校信息中心的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培养用户信息辨识能力。与一些做得较好的国外高校图书馆相比,国内高校图书馆对用户辨识虚假信息能力的培养不够系统和清晰,具体培训过程的趣味性、实用性及深入性有待提高。文章通过文献和网络调研法,对国内外知名高校图书馆虚假信息辨识培养相关的研究和实践成果进行对比、分析和总结,提出提升馆员媒介与信息素养能力及开展跨学科合作、建立识别虚假信息的指南和网站、建立虚假信息辨别指标体系和培养方法体系、设计实施培养媒介与信息素养的多元实践项目、构建基于信息真假辨识能力的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建议,期以有助于我国高校图书馆完善与深化用户虚假信息辨识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9.
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为企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成功,校园视觉识别系统目前并未发挥出其足够大的作用。校园视觉识别系统与企业视觉识别系统一脉相承,但又有其特点。校园视觉识别系统具有导向、文化传播与传承、装饰美化三大功能,能够有力地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在具体设计实施中主要涉及标志、标准色、标准字体、吉祥物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0.
原乡认同指的是作家对自我精神和生命来源的寻找和构建。随着时代的变迁,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认同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三三集团”时期对“大中国”信仰的认同,到走出象牙塔后为失落的眷村群体书写历史记忆,直至呈现“漫游者”四处寻觅并无所依归的悲情。朱天心作品中的原乡追寻经历了从认同到不认同的流变,展示了作家重塑自我、构建精神家园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