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索尔·贝娄是一位典型的思想型、学者型的作家。在小说中,贝娄比较深刻地揭示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这些知识分子孤独、苦闷、忧郁、迷惘,陷入极端的焦虑之中。但他们并没有失去生存的信念,而是在艰难的挣扎中寻找着自我拯救的路途,因而成为当代世界中的“浮士德”。  相似文献   
22.
从存在主义角度对《圣经》中的扫罗和鲁迅笔下的启蒙知识分子的生存境遇进行比较,通过剖析主人公的悲惨命运及痛苦的心历路程,挖掘出其反抗绝望终至虚妄的痛苦的深层原因,从而从另一个层面深刻揭示出人类生存境遇的某种相通之处,具体分析为:一、生存的悖谬与孤独;二、绝望地反抗和反抗的绝望。  相似文献   
23.
对于生命的关注一直是索尔·贝娄写作的重心。本文以福柯的生存美学为研究视角,通过分析贝娄在《拉维尔斯坦》中对主人公拉维尔斯坦及其叙述者齐克的表征,希图剖析浸淫于作品深处的生命意识。作为贝娄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拉维尔斯坦》也展现了耄耋之年的贝娄的生存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