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833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61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69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97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活动变人形》中所体现出的王蒙的审父意识,在某种层面上说隐含着时代内涵。他审视父亲时,有着明确的文化、社会批判意图,着力揭示盲目崇外与追求个性之间根本就无从关联,认为父亲用盲目、愚昧至极的方法去满足个性张扬的要求从一开始就是滑稽可笑的。他的这种“审父”绝非颠覆、怀疑和拒绝那么简单,而是进行了理智地审视、批判和重塑,试图找寻一种理想的父子模式。同时,他还向我们传达了这样一个讯息--审父不是为了逃亡,而是为漂泊的灵魂寻找新的精神家园和栖息地。  相似文献   
62.
郭象是魏晋时期重要的玄学家,他“万物独化”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裴頠的理论难题,其理论内容含有二重性,印既反对“造物主”的存在,又否定了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他的“独化”思想在某种意义上蕴涵了平等的思想,但最终走向了无可奈何的“命定论”。  相似文献   
63.
本就邢福义先生主编的《现代汉语》中有关修辞的某些观点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修辞不仅仅是对语言材料进行选择的问题,而应该是对语言材料和表达方式进行选择、加工、改造和创新的问题;语言没有阶级性,修辞的技巧也没有阶级性,应向一切有成就的人物学习,而不仅仅是向“人民群众”学习;修辞与逻辑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修辞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换个名称,换个说法”并不都是“借代”;“对偶”也不是“对对子”。  相似文献   
64.
傅山是明末清初著名的遗民、书画家、诗人。他的高尚和刚直的性格加上遭遇明清鼎革、国破家亡的经历,使其诗歌多表达奇崛和磊落的心曲,而显现出一种"古朴奇拙"的特征。傅山诗歌表现出的"古朴奇拙"的特点是同当时的美学风尚相契合的,而且这也是傅山反奴性、反对媚俗思想的体现,是社会环境与个人思想在诗歌中的统一和结合。  相似文献   
65.
厢军是在赵宋政权建立过程中产生的。尽管对宋代的繁荣昌盛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厢兵在宋代军队中地位低下、劳役繁重、生活凄惨,这也成为厢军制度消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6.
明清话本小说中所涉及的以江南地区为中心的地域社会大致可分为两个地区:一是所谓的江南地区,二是江南以外的地区社会.当时的江南对其他地区,在经济、社会风气、文化气氛等诸方面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具有重要的文学研究价值.这种价值通过此一时期的话本小说可以反映出来.明代末期的地区社会与当时兴盛的商业经济有密切关系,那些商业经济又带动市镇的发展,而居于市镇的小市民就是话本小说中的主角,因此,话本小说能反映出当时市民的普遍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  相似文献   
67.
目录学正名     
目录学有目录学与校雠学两个称谓,从刘向刘歆父子的目录学事业以及目录学的学科发展史考察,目录学仍应该称为目录学,以校雠学来称目录学是不恰当的.然而事情并非如此简单,其中还有深层的原因值得我们进一步挖掘.  相似文献   
68.
随着晚清历史的推移,八旗绿营的建军弊端日渐显露。它们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的不堪一击迫使清统治者开始了建军机制的转型历程。但湘军模式在建军机制转型中的浓郁宗法性和思想武器的落后性使之遗留了诸多后患,加速了晚清传统政治构架的解体。  相似文献   
69.
北宋范祥盐法改革改榷盐制为钞盐制,成功解决了困扰解盐的四大弊端,成为后世盐法改革的模板。而其所创的制度本身成功优化了国家和消费者两者的既得利益,达到了最优化和关键的平衡点,并且改革既适应了陕西路的小形势的需要,集钱于边地,又适应了北宋日益发展壮大的商品经济的需要。  相似文献   
70.
祥林嫂与田小娥都有不幸的遭遇,都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受害者。不同的是,祥林嫂是甘愿做奴隶却最终没能坐稳,而田小娥具有一定的自我意识,她本身不甘愿做奴隶,进行过一定的反抗,但由于封建宗法制度的制约,她未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同样被毁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