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教育   67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5篇
信息传播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美基础教育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美中小学教育 ,多年来在不同社会背景下 ,形成了十分鲜明的发展特色。从不同角度对中美基础教育进行比较研究 ,总结各自特点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2.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逐步深入,政府面临着较之以往更为复杂多变的公共危机环境。科学合理地借鉴日本公共危机预防准备中有启发有创意的因素,可以促进我国的公共危机管理体制的建设与完善,也必将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  相似文献   
43.
近来美国国内关于中美“G-2(两国集团)”的争论不断,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这场争论的焦点是中美合作是有益于美国利益,还是损害美国利益。无论争论的结果如何,都可以把G-2看做是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基本定位。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趋向于积极、合作,中美和睦有益于双方,也有益于世界。  相似文献   
44.
20世纪50年代初,中苏结盟,两国进入"蜜月"期。新疆因与苏联相邻,优先获得了苏联贷款和大批机器设备,并得到了苏联专家的帮助,新疆经济迅速发展,政局稳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中苏之间出现分歧,苏方相继撤回专家,减少经济援助,新疆经济建设受到影响。苏联的侨民政策及苏侨遣返导致新疆出现民族分裂主义,影响了新疆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45.
中日甲午战争前北洋舰队在提督丁汝昌的率领之下,曾在1886年至1892年间三次造访日本。北洋舰队以其强大阵容,如在亚洲屈指可数装备先进舰船、高素质的海军官兵等,深受日本舆论界之关注,对比日本海军建设落后,日本国内一股北洋舰队"威胁论"的舆论风暴瞬间掀起。此外,俄国开始着手进行西伯利亚铁路铺设。北洋舰队的访日,更加强了日本对中、俄的戒备之心,而北洋舰队的"威胁论"为日本开始大力发展和建设海军作了舆论掩护。之后,北洋海军因种种原因,发展停滞不前。而日本海军发展则呈现迅猛态势,到中日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海军的整体实力已远远被超过了。  相似文献   
46.
"入世"与中国西部中外合作办学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适应加入WTO的新形势,进一步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满足人民丰富多样的教育需求,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主张西部地区要抓住西部开发与"入世"的双重机遇,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程度,以多样化的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教育对外合作,以此促进西部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并就如何促进西部中外合作办学的发展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7.
欧洲,尤指法国是传统汉学的中心,"中国研究"则是以美国为中心。费正清是公认的中国学创始人,也是"中国学之父"。他打破了美国传统汉学的模式,研究近现代的中国从而确立了美国现代中国学的研究。本文旨在从4个方面探讨费氏对美国的汉学(中国学)研究的影响和做出的贡献:美国中国学研究由传统的汉学研究向近现代中国学研究过渡的领军人物;促使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形成学科化、机构化的特点;"冲击—反应"研究模式的特点和影响;使美中关系史研究在美国现代中国学研究中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同时,我们从中也可以略窥到美国汉学(中国学)研究发展的轨迹和特点。  相似文献   
48.
中越关系自1991年正常化后,中越经贸发展不断,促进了中越两国的经济发展。尤其是在边境地区多样化边贸的蓬勃兴起,使两国边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对发展中越两国睦邻友好、维护边境地区社会和谐稳定起到重要作用。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关于两国在北部湾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划界协定》的签订,以及02年“东盟自由贸易区”计划的启动和04年“两廊一圈”经济架构的提出和实施,为中越边贸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本文对中越两国在2000年以来的边贸作一概览,分析了当前中越边贸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中越经贸在新世纪里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49.
在近代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过程中,"亚洲主义"(Asianism)无疑占有一席之地。近代中国人对日本"亚洲主义"的反应表明,中国近代民族-国家建设的思想凭依的不单纯是民族、领土、主权等民族主义或国民主义的意识形态,还有种族、文明、地域、道德(公理、王道)等超民族主义的意识形态。民族主义并不是缔造近代国家的唯一的意识形态要素。认清这一点,有助于我们从民族主义的"想像"(fiction)和"本原"(origin)两个维度重新审视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的近代是怎样形成的这一问题。文章在继承了众多先行研究的基础上,将重点考察近代中国语境里的亚洲主义话语,试图对亚洲主义与中国的近代性的关系作一概观。  相似文献   
50.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战争过去60年后的今天,我们看到,在东亚,互不信任的局面正在再度形成。2004年以来,中日之间不和谐的阴影正在扩散。历史问题方面,日本政要接连参拜靖国神社,通过右翼历史教科书,驳回战争受害者要求谢罪和赔偿的请求。在钓鱼岛问题上,日本日益强硬,东海油气田成为中日之间新的争议点。日本甚至公开宣布以中国为假想敌。总之,展望中日关系前景,无法乐观;处理不好,“政冷经热”会逐渐走向“政冷经冷”,甚至走向局部冷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