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2134篇
科学研究   69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90篇
综合类   150篇
信息传播   5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130篇
  2013年   94篇
  2012年   160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50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18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232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67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7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毛泽东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思想对广西社会主义_革命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其发展农业、工业、交通业的思想,推动了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其发展社会事业的主张和指示,对广西教育、科技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其民族和宗教思想对保证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团结、确保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等起到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72.
中国文化,在周作人看来,是无性的文化,缺乏情趣的文化,是于生命成长、生机勃勃上,即个性发育上欠缺的文化。他输入歌咏儿童的文学,提倡“梦想的精神”,主张适当地禁欲,并指出婚姻生活中“爱是移动的”,需夫妻双方不断地创造。就一个人的教育而言,他非常重视性的知识,于当时的复古颇盛的文化风气中坚持自己的个性。到了20世纪30年代,周作人开始了由个性的提倡到压抑的愤懑时期。他所面临的是中国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时代,感慨于除却忍从屈服,生活总是为家族制度、阶级制度、资本制度、知识买卖制度而牺牲。在这一时期,周作人的文学史观、文学观也逐渐地完善,指出中国历史上晋文里开始增加了小品文的色彩,初现具有个性色彩的文学。  相似文献   
973.
明代的小说家冯梦龙,深受思想家李贽的影响,敢于冲破传统观念,强调真挚的情感,反对虚伪的礼教。"三言"是冯梦龙的主要作品,集中反映了他的思想精神。本文以"三言"为研究主体,主要阐述了冯梦龙与封建传统道德背道而驰的思想观念以及冯梦龙表达叛逆思想的艺术手段。  相似文献   
974.
北宋诗人张耒对当时社会现实认识深刻,一生创作了大量体现民本思想的诗歌.张耒诗歌中的民本思想体现在与民休戚与共、为民祈天、与民休养等三个主要方面.这种民本思想的产生与儒家传统有关,也与当时的历史背景和诗人的个人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975.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发展机遇,首当其冲的是要树立“以人为本”、“重在建设”和“和谐教育”的理念。  相似文献   
976.
通过分析"怀化市第三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群舞、独舞比赛"中的亮点与不足,引发对怀化学院音乐系舞蹈学专业舞蹈教学的一些思考。文章从培养目标、训练学生的"再学习能力"、突出特色教学、强调创造力的培养四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77.
新时期要加强高校学生班级建设,必须要培养具有战斗力的班级干部队伍;必须要确立积极向上的班级奋斗目标;必须要营造锐意进取的班级学习风气;必须要组织别具特色的班级团体活动;必须要建构仁爱和谐的班级核心精神.  相似文献   
978.
我国非婚同居现象日益突出.由于其不受相关法律规范,引起了大量的社会纠纷,造成了不良社会影响.本文试图从非婚同居角度来探讨我国婚姻制度存在的立法缺陷,分析非婚同居者不愿意涉足婚姻的原因,并提出重新树立人们对婚姻信心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979.
高校贫困大学生是大学校园中的弱势群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对象。对其思想政治教育要深入调查研究,准确掌握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分析贫困大学生自身的思想特点,有针对性的落实人本教育理念,加强贫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980.
当代西方教育思潮具有多样化、科学与人文主导、国家或国际组织强化其影响等主要特征。其发展趋势表现为:教育思潮的价值取向从分离走向融合,教育思潮的文化基础从单一转向多元;教育思潮的发动力量从组织影响到个人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