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58篇
  免费   1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教育   3168篇
科学研究   55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85篇
综合类   177篇
信息传播   10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288篇
  2011年   321篇
  2010年   279篇
  2009年   237篇
  2008年   250篇
  2007年   309篇
  2006年   316篇
  2005年   209篇
  2004年   196篇
  2003年   174篇
  2002年   156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7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李清照词以婉约柔媚为主体风格,七百年后遵义郑淑昭诗歌的主体风格古朴稳健。但李清照词《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和郑淑昭诗《梦》却都豪放地梦游于理想世界挥洒笔墨,浪漫无涯,是为别调。究其二人的生活经历,用对比的方法解读此二首异曲同工之妙的诗词,从中可看到她们掩藏在内心深处的别样情怀,其相同的非凡想象和梦境世界,也表现出她们过人的文学才能。  相似文献   
52.
本文首先对李渔戏曲理论形成之前的戏曲理论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从戏曲的美学特征、接受主体和内容形式三方面,对李渔戏曲理论进行分析解读。把李渔戏曲理论以"后曲本位"的概念来定义。  相似文献   
53.
李绅的诗歌体现了唐代儒道释三家并兴对文人士子的价值取向所产生的影响,其中,儒家追求功名业绩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念在李绅一生中占主导地位,远远超出道佛二家对他的影响。积极入世、求为世用的儒家思想在他诗中主要表现为忠君、爱民和仕宦情结,李诗中偶尔流露出的退隐思想、明哲保身之道则折射出道家思想对他的影响,当他对现实感到失望甚至绝望时,也会把目光更多地转向佛教教义,从中寻求解脱,希望得到救赎。  相似文献   
54.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并结合社会学和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研究方法,在精读《精武本纪·序》的基础上,对世界伟人的武术价值观进行初步探讨,以期为武术的发展提供一丝绵力.通过研究得出:孙中山先生认为武术之爱国主义精神,巨大的团体凝聚力及技击性对于强种保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5.
以泉州安溪李光地故居为例,在分析其旅游开发可行条件、保护与开发现状的基础上,对其旅游开发提出几点构想:建立李光地故居旅游开发协调机制;深入挖掘李光地故居文化内涵;形成李光地故居旅游产品体系;构建李光地故居联合开发模式。以期为泉州乃至海西的旅游产业服务,同时也为其他地方传统民居的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6.
清朝嘉道年间曾掀起过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热潮,其中包括不少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研究的内容。祁韵士的《万里行程记》、方士淦的《东归日记》和林则徐的《荷戈纪程》是其中较具代表性的三部行记。他们的考察路线基本相同,均记载了西北之行沿途的山川名迹、人物土俗、物产、环境等内容。而且三者之间在时间上恰好先后有别,所以从中可以看出其间西北生态环境所发生的变化。而这些清末士人对西北生态环境的关注和研究,对于今天的西部开发和生态保护无疑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7.
近年来,国内学者对于当代西方环境关学开始了理论研究与著作译介,表明环境关学的影响正在日渐扩大,并有望形成新的关学范式,这组学术笔谈旨在回应这一新的学术领域。程相占的《中国环境关学思想史研究的当代意义》从“重写中国美学史”、“与西方环境美学展开理论对话”、“丰富当代生态智慧”3个方面讨论了中国环境关学思想研究的当代意义,并提出“探索生态智慧”应该成为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思想主题。马明的《中国古代城市美学“象天法地”原则初探》借鉴美国城市设计大师凯文&;#183;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提出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象天法地”原则是中国古代城市意象创造的根本原则。李静的《始宁别墅与谢灵运的环境美学思想》以谢灵运的始宁别墅为研究对象,提出其选址与建筑设计体现了参与式的环境审美思想,使人在自然环境中仰观俯察而返归自然之性,从而更好地体验与自然宇宙一致的“生命的节奏”。王萌的《宋代山水画论“气韵生动”命题的环境关学内涵》集中讨论了宋代山水画论继承了“气韵生动”命题.指出该命题在宋代成为一种环境感知与环境体验模式.它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关学对于艺术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有着浓厚的环境美学内涵。张乾坤的《从“取景在借”看李渔的环境美学思想》从审美模式、审美观照方式、审美体验等方面讨论了李渔的环境关学思想。5位作者分别从总论与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环境美学思想切入,试图粗略地勾勒出中国环境美学思想史的研究对象和历史轮廓。  相似文献   
58.
李金发受西方象征派诗歌的影响创作的象征诗 ,扩大了中国新诗的艺术表现领域 ,为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无疑是推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潮流在中国传播最力的诗人之一。对他的诗歌理论及创作 ,放在文学史的长河中去观照 ,既可使我们避免重犯过去的错误 ,也可对其价值给予充分的肯定  相似文献   
59.
孙中山在处理基督教与本土信仰、宗教与科学、宗教与政治这三对矛盾关系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了原来在宗教问题上的一些错误认识,找到了走出矛盾心理的出路,从而形成了以宗教信仰自由、政教分立等为主要内容的成熟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60.
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以后,国民党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遽失,权力斗争骤然加剧。结果,胡汉民“失却了把握中的国府主席”。中央权力结构重心遂由胡汉民移向汪精卫。8月,“廖案”以后,蒋介石在国民党内地位暴升,中央权力结构重心再由汪精卫移至蒋介石。蒋介石意外地成为中央权力重组的最大赢家。中常会成为新的党权核心。这是党权内争、党权与军权博弈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