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7篇
  免费   97篇
  国内免费   17篇
教育   3455篇
科学研究   183篇
各国文化   10篇
体育   81篇
综合类   302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97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308篇
  2011年   377篇
  2010年   263篇
  2009年   217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326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43篇
  2004年   206篇
  2003年   195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隐逸诗是我国古代描写有关隐逸文化内容的一种诗体,是从诗歌主题学角度划分出来的。按照诗作具体内容的不同,隐逸诗又可以分为田园隐逸诗、山水隐逸诗、游仙隐逸诗、佛理隐逸诗、吏隐诗等类型。本文从文学理论角度出发,结合每一类型的代表诗人及其诗作,分别总结出其美学风格特征,如田园隐逸诗之平淡、自然,山水隐逸诗之清新、秀丽,游仙隐逸诗之奇幻、绝俗,佛理隐逸诗之悠远、高妙,吏隐诗之疏放、闲雅。  相似文献   
92.
唐代镜赋论     
唐赋创作繁荣,近些年来,对唐赋的研究渐渐升温,但对器用物品入赋的现象较少关注。唐代镜赋创作数量多,质量高,内容丰富、主旨取向、艺术手法都有开拓和进展,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文化意义。唐代镜赋的主旨主要为:赞颂君主之仁德;歌颂君子之美德;抒发赋家"自我"之情思。在艺术上的独特之处为:风格的雅正;"体物"的回归;视野的阔大;对比烘托的手法、双起双收的结构。儒家视镜为正德修身的象征,道家视镜为"道"的体现者,道教更视镜为神异的宝器,镜赋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文化观念、社会风俗及制造工艺。  相似文献   
93.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一个代表,他的诗歌"代表了一种文化模式",无论是在诗风还是在诗歌创作的意象选择上,都受到儒家的影响,有儒家的"民胞物与"的人文生态思想元素;而且受到道家以及魏晋玄学思想的影响,有道家遵从自然,自适自得的人文生态思想;此外在诗歌意象的选择上也呈现出明显的人文生态痕迹。  相似文献   
94.
徐玑诗略论     
永嘉四灵是宋诗的重要流派。徐玑居永嘉四灵之二,论诗有精见,但其作品不被论者看好,评价偏低。通过具体举证和分析,徐玑在五七言律诗、七言绝句和五言古体的创作上都取得了可喜成绩,而行旅诗情景开朗不作凄苦音,尤为一大特色,值得称誉。故其诗不容贬低。  相似文献   
95.
本文根据[永嘉菰田]<明文戴氏宗谱>中发现的宋人资料,对<六书故>作者史实疏误予以订正,并补<全宋文><全宋涛><全宋词>之缺若干.  相似文献   
96.
以宫怨为主题的诗赋创作古已有之,到唐五代颇为兴盛,而长于抒写哀怨的词体也在这一时期出现,于是宫怨主题自然延伸到了词体的创作中。唐五代时期的宫怨词多由文人创作,其时的后宫制度及状况、诗人兼写宫怨词以及文人借宫怨词抒己志,是此时期文人宫怨词创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7.
"马路"一词古已有之,现代汉语词"马路"是从古代汉语发展演变而来的,而不是作为外来词"马卡丹路"的简称"马路"引进汉语的。  相似文献   
98.
产生于西汉初年的《韩诗外传》杂采先秦百家,其渊源所自向来难以确指,但历来人们所论,多局限于其与《荀子》的关系而忽略了《外传》对其它各家的采纳,尤其是《韩诗外传》体现出的鲜明的尊孟倾向,目前鲜有论及。了解《韩诗外传》对待孟子的尊崇态度,这不仅对把握《孟子》在韩婴学术构成中的分量具有积极意义,而且对理清汉代诗学渊源、重新考查孟子在汉代诗学承传过程中的地位,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99.
同治回民大起义期间,甘肃众多地区沦为战场。战后的光绪、宣统朝,甘肃各地的经济状况直接关系到清廷在西北的政权统治情况以及甘肃民众的生活质量,甚至对清末乃至民国初期甘肃的社会发展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陕甘新驿道沿途为中心,对光宣两朝甘肃地区的堡寨兴废、民众生活、军队建设等方面情况进行梳理总结,这有助于我们全面认识同治回民大起义的影响以及清末乃至民国初年甘肃经济、政治格局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鼎盛时期.唐政府不但给政府官员们提供了较好的俸禄薪酬待遇体系,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政府官员通过较为正当的渠道和方法赚取俸禄外收入,保证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体现出了唐朝政府对政府官员工作、生活上的人性化管理和规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