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8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6篇
教育   90篇
科学研究   120篇
各国文化   1篇
综合类   10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4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篇
  2009年   4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游小秀  栗延文  蒋亚宝 《编辑学报》2020,32(6):669-672, 681
随着市场经济和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媒体传播领域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新媒体大量涌现,受众面临的已不再是供不应求的“卖方市场”,而是自由选择的“买方市场”。谁能做出精品,谁就能占领市场,而做出精品的关键是选题策划。本文以金属加工杂志社新媒体为例,分析了科技期刊新媒体精品选题策划的2个原则,探讨了科技期刊新媒体精品选题策划的6大策略,以期达到提高科技期刊新媒体的传播力和提升科技期刊新媒体品牌价值的目的。  相似文献   
222.
主要探讨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号进行与期刊工作相关的内容建设,服务于期刊。以2017年7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在《国际检验医学杂志》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的消息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围绕与期刊工作相关发布微信消息分为内容调整前和调整后。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微信发布内容调整前的阅读量、点赞数和留言数均高于调整后(Z=-7.646、-7.712、-6.169,均P<0.001);调整后的与期刊工作相关的微信消息占比高于调整前(84.4% vs.18.8%,χ2=121.407,P<0.001)。调整前后阅读量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007,P<0.001)。说明科技期刊利用微信平台进行与期刊工作相关的内容建设的同时,也要注重行业热点文章的推送频率、质量和多样性等,维持用户活跃度,增加用户黏度,达到利用微信平台既服务期刊,又服务用户的平衡。  相似文献   
223.
杜焱  蒋伟  季淑娟  李忠富 《编辑学报》2020,32(2):204-208
以2018年SCI收录的中国大陆213种高水平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统计的方法,对其微信公众号的基本情况、推送内容和频率、特色服务项目、传播影响力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了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提升其传播影响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224.
本文以北京市60岁以上使用微信朋友圈的老年群体作为研究对象,使用整合型技术接受和使用理论模型(UTAUT)作为理论框架,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对老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的意愿与行为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影响老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使用行为关键的两个潜变量是使用意愿和数字反哺;在影响使用意愿的潜变量中总效应最高的两个潜变量依次是子代社会经济地位、社群影响,而风险感知与使用意愿呈负效应;在影响使用行为的潜变量中,使用意愿、子代社会经济地位和数字反哺意愿是效应最高的潜变量。在此基础上,本文延展和构建了老年群体的新技术使用UTAUT模型。  相似文献   
225.
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档案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以推进高校文化传承是一个重要课题。文章尝试将微信平台建设与档案馆文化传承职能相结合,解析高校档案馆微信平台运行现状,探究利用高校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加强档案文化传承的路径。  相似文献   
226.
随着新兴媒体的发展和普及,以智能手机为平台的微信成了大学生日常沟通交流的必备工具。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微信交流平台,利用文字、语音、图片、小视频等功能进行课下交流,与课堂教学互补,有利于消化所学知识,强化学习效果。便于及时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减少运动损伤,提高训练水平和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227.
当前,微信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独特的功能在给师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学校德育工作带来一些挑战;因此,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构筑高职院校微信德育平台的举措,即转变观念,以生为本,积极发挥微信在德育中的正面作用;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全面科学地拓展高职院校德育内容;强化师资,提升素养,切实提高德育工作者引领能力;全员参与,落实制度,系统提供学校微信德育平台的保障。  相似文献   
228.
自2011年微信出现后,微信平台的发展势头迅猛,并在大学生网络通讯方式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微信平台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主要呈现为:倾向短小简洁的学习材料;倾向快速浅显的学习方式;倾向直观有序的学习任务;倾向互动参与性的学习方法。微信平台在大学英语隐性课程构建中具有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速度的即时性、传播信息的生动性、信息交互的时效性、消息内容的丰富性等优势。基于微信平台构建大学英语隐性课程,可从"微"化课堂构建、"微"材料资源、"微"团队任务、"微"竞赛、"微"评体系、"微"资料库及"微"生活平台等方面实施,最终将隐性课程学习延伸到师生的"微"生活中。  相似文献   
229.
为了挖掘微信的信息传播潜力,优化媒体微信公众平台建设,研究基于媒介传播力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平台设计、内容呈现、消息回复模式、推送频次、传播程度为准则的媒体微信公众号传播力评价体系,用 Del-phi 法构造判断矩阵,同时确定指标权重。以20个陕西媒体微信公众号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推送内容、粉丝规模、菜单设置、线上线下互动是提升传播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230.
指出SoLoMo是社交化的本地移动应用,代表了互联网发展的最新趋势;微信是基于智能手机平台的即时通讯工具,是SoLoMo理念的最佳体现。通过分析图书馆开展微信服务的可行性,以及图书馆微信服务对象的针对性,提出面向本科生的微信服务功能设计方案,以便提高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效率,满足本科生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