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教育   100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9篇
综合类   64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96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2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汉字间音义关系是复杂的,古人对语言的音义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是“约定俗成”,二是“音近义通”。宋代王圣美提出“右文说”,继承和发展“右文说”必须要对“右文说”有全面深刻了解。  相似文献   
932.
作为一种公文本身,教文具有很高的文献史料价值,真实而具体地记载了当时许多重要事件,可以补正史之不足。它与一个时代、一个地方的民俗风气息息相关,可以在各个层面上发挥认识价值,作为现代人了解当时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一种可靠的资料佐证,同时对于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而今在这些教文已不能发挥政治功效的情况下,还可以用审美诠释的方式更多地凸显其文学美学价值,尤其是六朝人狂热的爱美之风,使得即使是公牍文的教文,也无疑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33.
苏轼《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自近代唐圭璋先生笺注宋词,以迄当代选注唐宋词,都未发明“杨花”何以与一个“女子”联系了起来。文章揭橥魏胡太后《杨白花歌》实为东坡所袭。辛弃疾《菩萨蛮·书"2r-西造口壁》“郁孤台…‘可怜无数山”“鹧鸪”等词语注释,存疑甚大,试提出新说。  相似文献   
934.
刘克庄自寿词主要写退隐生活以及不甘寂寞的心情与因无所作为而产生的愤懑情绪,辛弃疾自寿词在平静中饱含着郁勃不平之气,有不满与无奈;辛在寿人词中恳切地祝贺对方积极处世、爱国爱民,刘在寿人词中多是为民请命之作,表现了对农民生活的关怀与同情。  相似文献   
935.
李玲  郭聪 《职大学报》2013,(6):40-42
冰心散文《六一姊》采用当下的"我"及儿时的"我"两种外视角,以回忆的方式,叙述了童年女伴六一姊的故事。在细腻、温情的笔触下,叙述者、隐含作者塑造了温柔贤良的传统女性的美好形象,饱含对封建礼教残害之下的女性生存之思。通过此类女性人格的构建,隐含作者以爱与赞美的方式守护了她们的本真存在,用人性美与人道温情捍卫了女性主体性,并以这种温情完成了另一种形式的现代思想启蒙。  相似文献   
936.
温庭筠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词的流派。温词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范式作用。温词人们关注最多也是存在争议之处,则是其词有无寓意与寄托。本文在阐释前人评说基础上进行分析,认为温词无刻意的命意与寄托。  相似文献   
937.
Fox和陈文堉最大摄氧量间接测定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最大摄氧量的直接测定法所得数值为标准,对间接测定法Fox、陈文堉进行比较性分析。首先通过Bruce方案对首都体育学院体育保健康复系的8名19至22岁男大学生进行最大摄氧量直接测定,其后应用相同样本通过Fox法,陈文堉法对最大摄氧量进行间接估测。分析讨论直接测定法和两种间接测定法的显著性,并相互比较。结果发现三种方法相互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ox法与陈文堉法相比虽无显著性差异,间接测定法具有实际可操行。  相似文献   
938.
三个相对独立的研究小组,在随机分组治疗615例急性软组织运动损伤中,分别使用双黄新伤散与郑氏一号新伤药、正骨水、701镇痛膏进行临床疗效对比,发现双黄新伤散的疗效明显优于正骨水和701镇痛膏,与郑氏一号新伤药的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939.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一部志人小说,在杂记体的基础上,自成一体,后世号为"世说体"。它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体例灵活。这部作品以人的内在才性、品德、气质等方面的分类体制、刻画人物以形征神的审美特征,体现了时代风貌和作者自己的审美情趣,有着独到的特征和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940.
对于文天祥的研究,人们往往比较重视他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总体艺术特征、狱中诗、《胡笳十八曲》和《集杜诗》等。他的交往诗虽也占相当大的比重,但研究的力度却不够。本文着重从复杂的时代思想、社会环境、城市时尚和江西文化等方面,来分析文天祥交往诗特色的成因,并探讨它对文天祥行事和精神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